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VIP

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趋鱼查 日期:型!年』月型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主垒鱼垫导师签名靼日期:业年』月型日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工读生和普通生社会人口学特征、父母依恋与青少 年行为问题的关系;初步建构并验证社会联接、负性情绪及应对方 式在青少年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中的中介模型。 方法:运用横断面设计方法,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 (IPPA)、青少年自评量表(YSQ)、学校依恋问卷(SAQ)、儿童青 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RS.CS)、攻击问卷(AQ)自评抑郁量表(SDS) 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48名工读生和678名普通生父母 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对工读生和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 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探讨。 结果:(1)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工读生和普通生在 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父亲依恋、母亲依恋、攻击、违纪、退 缩行为和社交I口-J题方面有显著差异(X2---36.06,24.21,31.16,25.22, 35.83,80.98,254.82,18.60,62.62,P0.001);男女生在母亲信任、. 母亲沟通、疏离维度、违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5.81,17.40,8.28, 7.48,P=0.024,P0.001,P--0.016,P--0.01);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中,在控制了学生组别的条件下,人口学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 对于各类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对攻击行为、违纪行为、 社交问题和退缩行为的解释变异率分别为2%、5%、3%、2% (F=87.56, 64.99,3.62,5.76,P0.001)。在控制了学生组别和人 口学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的条件下,父母依恋对于各行为问题有显 著预测作用,其中对于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和社交问题 的解释变异率分别为4%、6%、7%、9%(F=80.81,66.27,22.03, 11.14,PO.00】)。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2)在社会联接、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父母依恋 与行为问题的中介模型,模型与数据吻合都很好:2,2=239.66、 xZ/df=4.68,GFI=0.96,NFI=0.95;RESEA=0.07;xz=250.93、x2/df=4.92、 GFI=0.96、NFI=0.96、RESEA=0.07;2,2=140.19、胁4.52、GFI=0.96、 NFI=0.97、RESEA=0.05;非限定多群组预设模型的拟合度也都很好, 矿(df=158,n=898)=424.90,胁2.69,GFI=0.93,NFI=0.93、 RESEA=0.04:2,2=498.63、x21df=3.07、GFI=O.91、NFI=0.94、 RESEA=0.05:X2=333.70,x2/df=3.33、G兀=O.94、NFI=0.94、 RESEA=0.05;其次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多群组模型间嵌套模型进行比 较检验,卡方值差异分别为A2,2=84.89,P=0.001;△矿=51.52,P=0.016; AX2=52.86,P=O.003表明各群组学生的社会联接、负性情绪、消极 应对方式对于父母依恋和行为问题影响的中介路径不同。 结论:(1)与普通生相比,工读生单亲家庭居多、父母文化程 度较低,在控制了学生组别和人口学特征的情况下,父母依恋对各 类行为问题都有显著预测作用;(2)工读生父母依恋各维度、学校 依恋、敌意、愤怒、抑郁、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生,积 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生;(3)社会联接各因素(同伴依恋、 学校依恋、社会支持)负性情绪各因素(敌意、愤怒、抑郁)应对 方式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父母依恋各维度、 行为问题各因子显著相关;(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