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侧颅底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论文
侧颅底区临床解剖学研究摘
侧颅底区临床解剖学研究
摘 要
目的
为侧颅底区侧方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解剖参数,明确手术入路中各重要 结构的毗邻关系及手术安全范围;探讨侧颅底区各结构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 规律及影像学表现;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并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复制实物 模型,阐明侧颅底重要结构的立体形态、三维空间位置及相互毗邻关系,为 侧颅底区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作 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行配准,探讨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侧 颅底显微外科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1.在50例(100侧)成人干燥头颅标本上,对侧颅底区有重要临床意
义的骨性标志相互间距离进行解剖学测量;采用解析几何原理制作三维坐标 定颅器,测量20例(40侧)成人侧颅底区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空间坐标值。 2.选取固定头颅标本5例(10侧),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侧颅底区 三方位的塑化连续薄层断面标本,对侧颅底重要结构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巨
微解剖观测,并与对应的HRCT、M砌图像对照研究。
3.将二维断面图像输入SGI工作站,采用Comollrs+Marching Cubes算 法对颞下窝、咽旁间隙、颈静脉孔及颞骨内结构等侧颅底重要结构进行计算 机三维重建。利用改进的Medviewl.0将三维数据的mcb文件格式转换为STL 文件,输入ZIPPY Ill快速成形机制作侧颅底三维纸质实物模型。
4.选取固定头颅标本15例(30侧),应用侧方入路(耳前颞下窝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对侧颅底及毗邻结构进行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仔细观测 颞下窝、咽旁间隙、颈静脉孔及颞骨内结构,着重对茎突隔、面神经、颈内 动脉及迷路等结构进行观测。
5.选取10例固定头颅标本,采用导血管孔、颧弓后根、锤骨柄、鼓乳 突缝、乳突尖、星点及骨缝等颅骨表面解剖标志作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
行配准,并计算其配准误差和定位误差。结果
行配准,并计算其配准误差和定位误差。
结果
I.测量颈动脉管外口外缘到茎突根部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lO.36± 2.14ram,9.58±1.87mm;到颧弓后根为29.31±2.69mm,29.66±2.98ram;到 乳突尖为34.Ol±2.53ram,33.01±2.26ram。颈动脉管外口、棘孔与翼管外口 形成一近似的直角三角形,连接颈动脉管外口、乳突尖及舌下神经管外口也 构成一近似的直角三角形。
2.测量了侧颅底区17项内面骨性标志及11项外面骨性标志,共获得53
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值。 3.获得10套层厚1.2ram的侧颅底区连续塑化薄层断面标本,塑化薄片
为半透明状,组织结构无变形、移位、脱落现象,可在原位对侧颅底区的细 致结构进行观测,骨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结构可形成明显对比, 塑化薄片与HRCT、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直接对照观测。
4.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颞骨及颞骨内结构、颈静脉孔及穿经孔内的 神经血管、颞下窝结构、咽鼓管等相关结构,重建结构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 模型方式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还可对三维模 型进行透明、任意选取及缩放,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 适时测量。
5.应用侧颅底三维数字模型及快速成形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得到了侧 颅底(主要包含颓骨)纸质实物模型,模型的精度为±0.2mm。
6.颞深神经和咬肌神经走行于颞下窝顶骨膜下,耳颞神经形成一个或 两个环包绕脑膜中动脉。茎突隔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并保护其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脑神经。
7.颈内动脉水平段到咽鼓管骨部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2.76士0.50wⅡn,
2.85士0.49mm;到鼓膜张肌为2.30a:0.36mm,2.32士0.32mm;到脑膜中动脉
6.52士0.53mm,6.60士0.47mm;到下颌神经7.00士0.34mm,6.96士0.3mm。
8.在颈静脉孔内口处有一硬膜隔将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分开。 在30侧标本中20侧(66.7%)颈静脉孔被骨或纤维桥分隔为前内侧的神经 部和后外侧的静脉部两部分,6侧(20%)颈静脉孔可被骨或纤维桥分隔分
vIII
为前、中、后3个间隙,有4侧(13.3%)颈静脉孔划分不明显。在颈动脉
为前、中、后3个间隙,有4侧(13.3%)颈静脉孔划分不明显。在颈动脉 管外口处舌咽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相连,岩下窦位于舌咽神 经与迷走神经之间。
9.迷路在岩骨中的解剖位置变异很大,后半规管和乙状窦沟前缘距离
2.68~12.06mm,后半规管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约为1.42,-4.20mm,总脚到岩骨 后面约为0.68~2.62ram,总脚至岩嵴的距离约为3.64~6.38mm。30侧标本中 乳突气化型为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tss1基因与宫颈癌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妇产科学专业论文.docx
- 便携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研究与开发机械工程专业论文.docx
- 沸石壳聚糖对紫色土塘泥的改造效果初探水产养殖专业论文.docx
- t校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地研究教育管理专业论文.docx
- 东亚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docx
- 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 从钛铁矿直接制备钛酸锂的研究材料冶金专业论文.docx
- 禁租令下的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福建两广唐五代文人诗词用韵比较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docx
- 东海典型赤潮藻检测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海洋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地震作用下挤扩支盘桩抗拔和减震耗能性能的研究岩土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常州地区四星级高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育管理专业论文.docx
- 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之调查与思考——基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个案研究教育学专业论文.docx
- 《郭迻经音》辑佚与研究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docx
-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不同浓度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 toll样受体4内源性配体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的研究消化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肺癌干细胞的表面筛选标志分子和富集方法的研究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专业论文.docx
- 改性天然石墨的嵌脱锂性能及嵌锂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