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化前夕的政治经济与生态:欧洲、中国及全球性关联
作者:彭慕兰
本文结合了两项研究,第一是大家较熟悉的比较研究,主要针对中国
和欧洲的消费、收入等项目进行讨论。结果发现在 1750 年左右,中
国与欧洲较为发达地区在许多重要的经济表现极为相似。更令人惊讶
的是,虽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人口极为稠密,在 1750 年时
这些地区的生态问题并不比欧洲经济发展地区更为严重。[1] 因此,
这些生态问题本身并不足以解释在 19 世纪时东西方的巨大差异。
本文的第二项研究比较特别,乃利用中国经验来检视欧洲。在这里我
用了两个 18 世纪的例子来讨论——这两个例子通常被用来说明何以
欧洲经济有惊人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却停滞不前。结果发现中国与欧洲
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示两者的差异是一种不连续性的、外因性
(exogenous )的发展。
三十年前,中西的差异被认为是由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所造成。这
场“工业革命”一般认为有下列几项特征:第一,它与“前工业”
(pre-industrial )时代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第二,它首先发生于英国,
然后传至欧洲大陆;第三,本质上,它仅限于某些重要工业的技术突
破(先是棉业,然后才是煤、铁、钢及陆地运输),但并没有造成其
他产业稳定而缓慢的成长;第四,正如某些学者所强调的,英国的工
业革命主要依赖与殖民地间的贸易往来及奴隶的劳动力。
后来的学者则是对这些特征产生许多质疑。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欧
洲的工业化只是长期缓慢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早在频繁的洲际贸易之
前,欧洲已经出现市场、分工、创新及无数人进行小额利润积累等现
象;就连一些洲际贸易并不十分活跃的国家也不例外。换言之,欧洲
的工业化并不像英国一样有着全球性的影响。
我在最近出版的书中指出,这个结论容易误导我们对中国与欧洲的认
识。欧洲由市场引动的稳定成长过程并非不重要,但它并不是造成与
东亚及其他地方不同的原因。斯密型动力(Smithian dynamics)在中
国及西欧都有极大的发展,但它并没有改变经济的基本形态——高度
发展地区终将面临严重的资源限制,一部分是因为商业化与手工业都
加速人口的增长。欧洲要避开这个难题需要新的科技,再加上煤、新
大陆的资源及各种有利的全球性工业化前夕的政治经济与生态:欧洲、
中国及全球性关联——这种条件在英国较为明显,至于法兰德斯及荷
兰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 )所导致的结果,则与中国的长
江三角洲或日本的关东平原较为相似。(更别说丹麦了,它以劳力高
度密集的方式解决类似的生态问题以增加农业生产,其代价却是手工
业的停滞不前,以及每单位工时的产出降低;这种情况到 1850 年以
后才有所改变。[2] )工业化并非原始工业化的自然产物;我们很容
易在中国及欧洲找到例证。
在影响深远的“渐进学派”中,Jan DeVries 认为工业革命是他所谓
“勤俭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 )的一部分。勤俭革命的第一
阶段,约自 1550 至 1850 年左右,西北欧的生产方式有革命性的改变:
工作时间延长,且将较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以市场交易为目的的生产;
至于所需的消费品则不再由家庭自行生产,改由市场购得。因此,勤
俭革命导致两项结果:牺牲闲暇以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及市场导向的
专业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能。[3]
在 16 至 18 世纪,中国与日本核心地区也出现类似的生产方式。因此
欧洲的工业化需要一个不同的解释。以下的讨论会说明勤俭革命在欧
洲及东亚核心地区所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不是因为经济制度、社会心
态或人口结构所造成的,而是因为煤矿所在的位置,以及在不同的政
治结构下所形成的核心与边陲的关系(当然,这也与创新发明有关,
但重要的差异仍源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本论文包括四部分:1)比较中国与欧洲的消费水平;2 )分析中国劳
动市场及家户劳动力的分配;3 )检讨 18 世纪欧亚地区所面临限制经
济成长的生态因素;4 )讨论何以中国勤俭革命的停滞不前,恰巧与
欧洲人口及每人产能的提高同时发生,后者的生态问题却趋于缓和。
大众消费与勤俭革命
1430 年至 1550 年间,欧洲每小时或每日工资的购买力急遽下降,直
至 1840 年或更晚才逐渐恢复到 1350 年的水准。[4] 不过这段期间的
遗产清单显示,特别是在 1650 年以后,一般人民的财产明显的增加。
DeVries 的勤俭革命有助于解释这种矛盾现象。由于人们延长工作时
数以增加市场取向的生产,这使得他们能购买消费性耐久产品及日趋
昂贵的面包。这可能减少人们的闲暇时间,而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