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与古典文学研究的未来.docx

古籍数字化与古典文学研究的未来.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籍数字化与古典文学研究的未来 郑永晓 内容提要: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学者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计算机当作一个检索工具。人类如何 适应并利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将古代文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境界,是 广大文学研究者和IT业者共同面对的挑战。计算机人工智能首先在古籍整理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也有其契合点。文章同时对版本意识淡薄、字库设计不观范以及缺乏合适的 程序设计语言等古籍电子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郑永晓,男,1963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发表过专著《黄庭坚年谱新编》等。 IT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传统纸质文本向电子文本的转化, 亦即报刊、书籍的数字化,这其中乂以古籍数字化的成果最为引人注日。中国传统古籍浩如烟海, 二千馀年來,没冇被充分开掘和利用者不计其数,因此,对古籍予以数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较 Z现代书籍而言,显然冇过Z而无不及。相关机构正是着眼于数字化古籍在应用方面具冇深广的 潜力,且一般不存在版权问题,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完成了电子版《四库全书》、《四部 从刊》、《二十五史》、《全唐诗》、《全宋诗》等一系列有关传统文献的数据库,而广人文史 工作者也确实受惠于这些数字化古籍。此足以说明,数字化古籍对古典文学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必 将有着十分光辉的未来。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学者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计算机当作一个检索工具, 满足于把计算机检索到的资料复制到自己的文章中,以省却自己的翻检Z劳。计算机具冇自己的 思维特点,人类如何适应并利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将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有机 结合起来,把古代文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境界,是广人文学研究者和IT业者共同面对的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如北 京人学中文系李铎I■専士主持开发的《全宋诗电子分析系统》,即具冇较高的智能化特色。笔者冇 幸使用过这一系统,并拜读了李铎【専士和王毅先牛《关于古代文献信息化工程与古典文学研究Z 间互动关系的对话》(以下简称《对话》)①,深感获益匪浅。因此,愿意把自己近年來有关此 问题的一些想法发表在此处,作为这一精彩文章的蛇足Z论,欠妥Z处,还请李铎、王毅先牛?和 众方家批评指正。 一、计算机智能化的前景及其对古典文学研究的影响 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 愈来愈高,对计算机科学所能攻克的难题也愈来愈抱有更高的期望。于是,学术界很白然地进而 提出究竞计算机能否具备类似人类的思维方式,完成人类大脑所能支配的工作,亦即计算机能否 实现人工智能的问题,由此诞生了二十一枇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②作为计算机 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其口的 在于让计算机这样的“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判断,具有人类的某些智慧以及解决复杂问题 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这一前沿分支,其研究、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方向。 那么,人工智能这样尖端的科学,与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究竞有什么关系呢?据笔者观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人文、社科学者利用计算机基本上仅限于打字,95年互联网引入中国以 后,少数学者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查阅学术资料,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开始制作古籍资料检 索光盘,如商务国际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全唐诗》光盘等。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古籍数字化 进入迅速发展阶段。1998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批准立项并直接资助了 “中国基本古籍库光 盘工程”,目前很多学者尤其是古代文史研究者手中使用着由迪志公司、书同文公司等开发的《四 库全书》、《四部丛刊》等,大陆、台湾和香港各种网站上也提供了愈来愈多的数字化古籍文献 等。很显然,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古籍的总量已经十分可观,程序提供的检索手段也 已经相当完善。在这种日益强大的检索手段基础上,如果能辅以更加智能化的统计、分析、综合、 判断程序,那么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在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将产生划吋代影响, 便绝非故作危辞耸听之论。 诚然,学者个性千差万别,学术道路、学术方法也多种多样。计算机没有产生之前的学术大 师固然成就不凡,当代学人中从未使用过电脑而能取得很大学术成就者也大有人在。但是,这并 不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这部分学者不会产生影响。这里有两个因索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传统 学者治学过程中对私人藏书或公共图书馆的依赖在不远的将来会不复存在。因为伴随存储技术的 日新月异,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古籍存储在一张DVD光盘或一-张邮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