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常血糖的概念 Shaw JE, et al. Diabetologia 42:1050,1999;Resnick HE, et al. Diabetes Care 23:176,2000 Barrett-Conner E, et al. Diabetes Care 21:1236,1998;Genuth 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11):3160-7. FPG (mmol/L) OGTT 2小时血糖 (mmol/L) 7.0 7.8 6.1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IFG 糖耐量低减 IGT IGT+IFG 血糖正常 11.1 * 尿糖假阳性 药物所致糖耐量损害 继发性糖尿病 肾糖阈降低 甲亢 弥漫性肝病 果糖,乳糖,半乳糖 大剂量Vit C,水杨酸盐,青霉素,丙磺舒 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三环类抗抑郁药 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 鉴别诊断 * 血糖异常分型 *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胰腺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感染所致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 * 1型及2型糖尿病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起病年龄 多在35岁前 多在40岁以后 起病情况 急 缓慢 “三多一少”症状 典型明显 轻 酮症倾向 有 无 体型 多消瘦 肥胖 糖尿病家族史 常无 常有 胰岛素治疗 敏感、必须 不敏感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无效 有效 胰岛素、C肽水平 低 峰值延迟或不足 * 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 微血管病变 (一般管腔直径100微米) (基底膜增厚为主) 眼睛 肾脏 神经 其他 足 高血糖 酮症酸中毒 高渗 性昏迷 乳酸性 酸中毒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与合并症 低血糖 大血管病变 (一般管腔直径500微米) (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高血压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变 * 糖尿病并发症 * 糖尿病的危害 * 治疗基本原则 近期目标是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 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以HbA1C达标为驱动 阶梯式治疗尽早控制血糖平稳达标 * 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图 GLP-1受体激动剂 生活方式干预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α-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 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或 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生活方式干预 或 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 * 饮食 运动 药物 监测 * 运动是手段 教育是核心 饮食是基础 监测是保障 达标是关键 药物是武器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 预防糖尿病的重点还是应放在“教育”上 糖尿病教育要突出“两个转移”一是将过去糖尿病“因‘病’治病”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教育;二是改变过去以教育病人为中心向以广大人群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糖尿病教育要围绕“两个目的”,一是对糖尿病倾向的人群经过教育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二是即使对已患糖尿病的病人,通过教育、生活方式的干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病人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教育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避免或推迟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使大多数的人避免患上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主要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并发病教育五个方面。 * 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1型糖尿病的发展经历以下阶段: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某些触发事件如病毒感染引起少量胰岛β细胞破坏并启动自身免疫过程,出现免疫异常,可检测出各种胰岛细胞抗体;胰岛β细胞数目开始减少,但仍能维持糖耐量正常;胰岛β细胞持续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