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渠道——经销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章 厂商关系现状 1.1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一些台湾地区企业首先在大陆提出通路扁平 化的概念,即砍掉大经销商,缩小经销商的覆盖区域,大量成立驻地营业机构, 直接掌控当地的分销渠道和终端。其实通路扁平化的矛头所指就是经销商,直 接削弱经销商的功能,否定经销商的市场作用,让厂家自己来掌握市场。在随 后的几年里,众专家也纷纷站出来,提出经销商消亡论,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是未来营销的发展方向所在。于是,大陆众企业纷纷效仿,把大经销商砍成小 经销商。把省级总经销商分拆成每个地级市都有经销商,有的企业还把经销商 的通路划分开,在同一个城市市场里,同时让三家经销商来做,一个做传统批 发,一个做现代终端,一个做封闭渠道。 当然,通路扁平化好处的确不少:完善销售网络,贴近市场,增加客户群, 提升市场反映速度,从根本上提升销量等,总而言之,就是能赚更多的钱,众 厂家老板也就是为着这个目的。当然,通路扁平化首先付出的是成本,会直接 带来营销成本的上升,例如要增加人员数量、增加驻外机构的费用、增加市场 经营费用等,但没关系,没有投入哪有产出,费用总是要投入一点,不过,这 点投入与通路扁平化之后所带来的收益相比不算什么。 至今,通路扁平化的风已经吹了十余年了,许多的企业老板都接受这套做 法,砍掉经销商,设分公司办事处,增加业务人员数量,增加直营比例等。但 事实上的收益是大多数企业的盈利状况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盈利状况没有明显 改善,这是因为销量的提升有限,但人员费用、驻外机构管理费用、市场销售 费用却直线上升,两者相加,导致了实际利润的急剧下降。 实施通路扁平化之后,费用上升不难理解,但为什么销量会和预想中的不 一样,不升反降呢?问题出在四个方面,或者说,在通路扁平化的规划设计时, 未曾考虑到位的四个方面: 1 被厂家收回了经销权,或者被厂家压缩了经销区域,不但对老经销商的经 济收益带来直接损失,同时对其在本地市场的形象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 致厂商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甚至激化。对厂家的所作所为,老经销商绝不会 无动于衷,必然会采取各种报复措施,例如迅速引进同类产品,直接和原有厂 家形成竞争关系,散布针对原有厂家的负面信息,破坏厂家及产品在本地的市 场形象,设置障碍,组织原有厂家的产品销售或是市场活动的有效执行等,总 之,千方百计地阻挠厂家政策的实施。老经销商的这些针对性攻击行为,将给 厂家市场规划的落实带来相当多的麻烦,新的经销商开发不出来,渠道和零售 客户的信任度下降,老经销商承接的同类产品在市场又直接形成竞争关系,困 难重重。由于老经销商的抵制和破坏,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这种情况并不 鲜见。 2 绝大多数企业都想走出眼前所拥有的区域市场,真正地走向全国市场。可 是,中国市场跨度之大,区域特性差异度之高,可谓世界之最。在这种高度不 均衡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也就很难使用某种统一的思维和方式来做市场,尤其 是在面对一些风土人情差异很大的市场时,原来设计的市场策略往往很难奏效, 这将直接导致营销成本的增高。并且企业派驻在异地的分支机构在运作上也存 在不少问题,由于厂家驻外机构的员工大多是由厂家总部派出去的,对当地的 风土人情熟悉程度有限,在当地的人脉基础也较薄弱,更是难以借用当地的各 类资源。若是从零开始启动市场,所要付出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可是,没有 哪一个企业有足够的市场费用来开发及管理市场,任何一家企业都存在资源的 局限性,都要想方设法借用外面的资源,例如资金、人员、储运等方面,尤其 是合作者(客户)的资源。特别是在客户沟通、渠道建设、终端进场等方面, 厂家亲自做和交给经销商,成本相差很大,可能是当地经销商打个电话就能安 排妥当的事情,企业驻地机构就得花钱。此外,对本地市场情况缺乏足够的了 解,在制定策略时难免会有些盲区,导致存在风险因素。在当地市场的经营活 动执行时,若是出点什么问题,由于缺少在当地的政府人脉和社会关系,往往 能把小事演变成大事情。一般来说,企业的驻外机构若在当地出点什么事,若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