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 执笔:殷剑峰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评价与设计” 团队 2008 年 2 月 指导:李扬、王国刚 主要成员:殷剑峰、袁增霆、黄国平、王增武 1 2007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在国外,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股市纷纷 暴跌,所谓的“加息周期”也嘎然而止;在国内,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使得紧 缩政策频繁出台,上涨过快的 A 股市场惨跌,昔日“流动性过剩”的银行业则因“脱媒” 和紧缩的压力而变得捉襟见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近些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在产品类型方面,信贷资产类和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增加,而联接境外股票、商品、利 率和汇率的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在发行银行方面,不 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 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差强人意的现象。此外,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 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尤其以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最甚。 综合看来,当前制约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三个方面:中资银行的自主 创新能力匮乏,信息透明度不高,据以创新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基础证券市场残缺不全。 为了推动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金融发展新格局,未 来需要继续放松管制,鼓励创新,同时要加强理财市场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大力发 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和包括股票、债券和资产支撑证券在内的基础证券市场。 一、2007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特点分析 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并未减慢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相反,继2006 年实现 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 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只)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图 1 显 示,2007 年人民币产品发行了 1302 只, 2000 1760 外币产品发行了 1760 只,均远超过 人民币 1500 外币 1302 2006 年的水平。虽然这其中存在着重 1000 761 复统计的问题,例如,联接同种基础 566 500 118 287 资产、结构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时 0 期发行或由不同银行发行都会被统计 2005 2006 2007 为不同的产品,或者,基础资产、结 图 1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只) 构都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是因个别条款 (如期限、币种)的不同而被统计为不同的产品,但这依然不能掩盖市场高速发展的事实。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众多、种类烦杂,因此,在研究市场发展特点和实施评价产品之 前,必须首先对产品进行一个科学的分类。除了按照币种、期限等进行划分之外,我们对银 行理财产品采取了两种相互关联的分类方法:第一,按照产品投资或联接的基础资产,可以 2 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股票、信用、利率、汇率、商品和混合(同时有几种基础资产)等六大 类,未来随着银行保险产品的发展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