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 陈晓春著.pdfVIP

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 陈晓春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章 市 场 第 节  市场概述 什么是市场 ?第一种说法认为,市场是买者和 卖者为 了买卖某些商品及让渡和获取某种服务进行 等价交换活动 的场所 。第二种观 点认为 ,市场 是指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各种商品或某一种商 品的供求关系 。在这里 ,第一种说法强调 了市 场 的主体是买者和卖者。第二种观点强调了市场 的 数量特征。市场 的概念之考察应该从市场的产生、 发展及市场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 市场 的出现是 以社会分工和商 品生产为前提 的。马克思指出: “生产劳动 的分工,使它们各 自 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 ,使它们互 相成为市场 ”在原始社会里 ,由于生产力水平 第 2 页 的限制 ,人们只能进行集体劳动,劳动 的成果也只能满足 自己的 生活需要,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把 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去与别人 交换。所 以,那时也就没有市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 了剩余产品,尤其是出现社会分工后,一部分人专 门从事一种或 某几种产品的生产 。因此 ,他们就要用 自己生产 的产 品去 同别的 生产者交换 自己不生产,但又是 自己所需要 的其他产 品。所 以, “ ‘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 即马克思所说 ‘任何商品生产 的共 同基础 这一概念是完全分不开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 商品生产 ,哪里就有 市场 ;因此 ,分工是市场存在 的必 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存在分工和 交换,生产专业化水平 已经很高,但是产品无偿调拨 ,劳动力统 一分配 ,消费品实行免费的定量配给,这里的交换 由计划决定, 产 品和服务不成为商品,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由此可见,等价交 换是市场存在的充分条件 。人们在交换某些商品让渡和获取某种 服务时,尽管其使用价值形态与享受服务的内容不同,但是所凝 结的抽象劳动或价值量及用价格衡量的效用量是相等 的。商品按 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该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认为 “有计划按 比例发展 ”是社会主 义 的基本规律 。其理论夸大 ‘计划 ’的作用 ,强调 ‘再分配 。 忽视了交换主体 的利益动机,交换不完全是从各 自的意愿和实际 需要出发,而是从计划者 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且 由计划决定的交 换通常是不等价的,这势必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 日本经济学界在总结苏联、东欧等 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崩溃原 因时,也 曾指 出, 世纪 的社会主义经济可用 图式表示 :计划 的失灵 →再分配 的失败→经济崩溃 。社会主义 的核心是 ‘再分 配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 ‘交换 。体制转换的基本点是:再分配 →交换 。即由 ‘再分配 向 交换 ’转轨 。新 的社会主义经济应 第 3 页 该是 “以交换为基础 ,以再分配为辅”的模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