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题
第6 课 雪
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
2.朗读诗歌,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3.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4.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诗歌,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手段
课件,音视频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导入
【播放《塞北的雪》。】
教师: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5年初北京的一场落雪,使鲁迅先生情思涌动,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雪》,今天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一、检查预习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字词预习,帮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齐读两遍,矫正反馈。】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答案〕 qìng lù lián zhuó xī tuì shuò lǐn liè
2.解释下列词语。【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矫正反馈。】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升腾:
〔答案〕 见识广博。 刺骨地寒冷。 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灵,魂灵。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3.你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是借描写雪来抒发情感的?
示例:《湖心亭看雪》《江雪》《沁园春·雪》。
二、了解常识、背景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学生搜集,教师补充,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文体等相关信息,为顺读课文做好铺垫。
【生先在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知识,互相补充交流,然后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作者信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2.关于《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
3.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4.关于背景:《雪》写于1925年,那时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正是春暖花开,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斗争,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三、朗读课文,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朗读课文,以及在读中梳理出主要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感体验,培养其概述品味能力。
1.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虽然有要求在先,但一般朗读效果不会很理想。于是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然后播放朗读录音,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的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入审美的意境。【图片可以采用不同的雪景,同时配以不同的音乐,前半部分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
明确全文朗读的感情基调: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江南:婉约、柔和、舒缓。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3.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其间教师对朗读方法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三),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一层(一),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二、三),描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