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肿瘤学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m23基因 1988年由 Steeg 等从7个转移潜能不同的 K-1735鼠的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鉴定的第一个转移抑制基因 (non metasitasis 23 cDNA ) 产物为152氨基酸组成的17KD胞浆蛋白质 人类nm23基因有四个亚型即nm23-H1 ,nm23-H2, DR-nm23, nm23-H4, 其中nm23-H1 与肿瘤细胞转移关系更为密切 nm23-H1基因产物 具有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活性,参与核内三磷酸核苷(NTP)的形成 nm23的作用机制 参与微管的聚合,影响有丝分裂: nm23蛋白与NDPK高度同源,而NDPK是存在于胞浆和质膜上的激酶,能促使NDP(二磷酸核苷)磷酸化成NTP(三磷酸核苷) NDPK的改变可以引起NTP 产生不足,影响细胞骨架系统中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的畸变,促使肿瘤发生 nm23的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信号传导系统: nm23-H1基因转染能阻断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PKC和ERK的信号传导通路,能上调人高转移大细胞细胞株(L9981)Wnt信号通路关键激酶GSK-3β的表达和活性,靶向阻断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Wnt信号传导通路 nm23的作用机制 与其它癌基因相互调控,共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潜能 : 在“肺癌转移抑制级联”中上调 ?-catenin,E-cadherin,TIM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转录表达,下调MMP-2,MMP-9,CD44V6,VEGF,E-seletion基因的mRNA和蛋白转录表达. Nm23-H1与肺癌 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用 Nor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和非癌性组织,发现人肺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52列肺癌中nm23-H1等位基因缺失,发现nm23-H1基因缺失以杂合性缺失为主,有转移的缺失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 在乳腺癌,肝癌,胃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中其表达也与抑制肿瘤转移相关 nm23-H1的发现为人类探索肿瘤转移发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肿瘤转移在预防和转移的基因治疗研究方面提供了线索 KAI1基因 KAI1是继 nm23-H1 后发现的又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1995年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的第1号染色体中分离到 KAI1定位于染色体11p11.2区带,由10个外显子组成 编码细胞膜糖蛋白 具有充当调节黏附生长、分化、迁移运动的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的组织者的功能. KAI1基因 KAI1基因与肿瘤的转移呈负相关, 其表达降低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肝癌﹑乳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喉癌和肺癌) KAI基因在肿瘤中的异常表现为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 它的功能与信号转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作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作用、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有关,可能从多个方面抑制肿瘤转移,但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 肿瘤相关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人类的肿瘤20%与病毒有关 DNA virus 与动物或人类肿瘤有关的致瘤性DNA病毒: 病毒的核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乳头瘤病毒科(Aapillomaviridae): 人乳头瘤病毒(HPV)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所有型别的腺病毒 疱疹病毒科: Epstein-Barr病毒(EBV) 嗜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乙型肝炎病毒类(HBV) 痘病毒科(Poxviridae):Shope纤维瘤病毒 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猴病毒40(SV40) 共同特征: retrovirus LTR gag pol env LTR RNA virus RNA RNA病毒致癌的机理(一) 致癌基因直接引起肿瘤: 急性转化型反转录病毒感染病毒细胞后,可以将致癌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内, 可能从病毒致癌基因转录mRNA,翻译癌基因产物(如蛋白激酶),修饰并活化细胞的某些蛋白,导致细胞转化﹑克隆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Rous肉瘤病毒的癌基因v-src 特点: 1. 病毒不仅在感染动物致瘤,而且可以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2. 病毒感染细胞并表达癌基因的时间短,为急性转化 3. 病毒感染细胞后导致转化的频率较高 4. 产生的肿瘤为多克隆性. RNA病毒致癌的机理(二) 整合作用引起肿瘤: 病毒自身并不带癌基因,而是通过整合插入细胞基因组中,激活邻近的细胞原癌基因而导致肿瘤。 小鼠乳腺肿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