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列锦文本建构的审美倾向-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唐代列锦文本建构的审美倾向-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2卷 第 4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42.NO.4 J.ofJiangs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Edition) Ju1.,2016 2016年7月 — — — 唐代列锦文本建构的审美倾 向 谢元春 吴礼权 (1.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上海 200433) [关键词] 唐代 ;列锦 ;文本 ;建构 ;审美倾 向 [摘 要] 唐代是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列锦辞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许 多重要的结构模式 都在唐代创造出来。从总体上看,在列锦文本的建构过程中,唐代作家主要有四种审美倾向:一是刻意为工 的整齐均衡之美 ;二是有意为之的错综变化之美 ;三是有意识地利用叠字制造听觉上 的音乐之美;四是 以景 语代情语的含蓄蕴藉之美。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70(2016)04—0119—06 唐代在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 列锦模式后 ,战国秦汉直至魏晋南北朝 ,漫漫近千 时期 ,无论是诗 、词创作 ,还是散文、小说创作,都 年时间内,诗歌的列锦结构模式基本没有什么大 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甚至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 的变化 ]。如果说其 间有什么变化 ,也只是表面 这些成就的取得 ,固然有 “时势造英雄”的因素 ,即 形态的变化 ,“NP,NP”结构模式 的实质形态没有 与唐代 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强大繁荣的背景有 丝毫的改变 。比方说 ,《诗经》中的 “NP,NP”结构 关 ,但也与唐代文学家在修辞创造方面的锐意创 模式是以四字句呈现 ,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 新分不开。仅以列锦文本的建构与列锦结构模式 的 “NP,NP”结构模式则以五字句或七字句呈现; 的创造这一事实来看 ,就足以说明问题。 《诗经》中 “NP,NP”结构模式都是 以叠字起首 ,而 列锦是一种 “有意摒弃动词与助词等,以两个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的 “NP,NP”结构模式则不 或两个以上 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叠加联合在一 然 ,或以叠字起首,或不 以叠字起首 ;《诗经》中列 起 ,用以叙事、写景 、抒情 的修辞手法”L1]。因为这 锦文本都是出现于诗歌起首 ,而魏晋南北朝时代 种修辞手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连 的列锦则不然,或出现于诗歌起首 ,或出现于诗歌 续铺排 的方式呈现 ,故有学者称之为 “名词铺 中间,还有 出现于诗歌结尾的情况 ]。但是 ,到 了 排”l2]。从汉语修辞发展史的角度看 ,这种修辞手 唐代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列锦结构形式不 法的运用最为集中的是在文学作 品中,尤其是诗 再只是双句 “NP,NP”一种 ,而是单句形式、双句 歌 (包括诗歌的变体形式 ,即古人称之为 “诗之余” 形式、多句形式等各种类型兼有_7]。三种类型 中, 的词 ,还有后来产生的曲)中。有学者考证指 出, 又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如单句形式的列 就现有的文学史料来看 ,列锦修辞手法 “在先秦的 锦 ,就有 “NP”式、“NP+NP”式、“NP+NP+NP” 《诗经》中就已经萌芽”_l3],认为 《诗经 ·国风 ·草 式等三种l[g]。双句式、多句式内部的结构形式更 虫》一诗开篇 :“哽哽草虫 ,趣趣阜螽”二句,“就是 为丰富复杂[1。不仅诗歌中的列锦结构形式创 现今所见最早的 列‘锦 ’修辞文本”l4]。值得指 出 新非常突出,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