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硕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培养路 径探析
叶慧君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以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屮国语言文化》为案例,从教学思路、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而展开讨论,探索如何提升翻译硕士的母语文化自觉 意识及文化翻译和对外传播能力,以期对翻译硕士教育及课堂教学的文化导向 提供借鉴。
关键词:
翻译硕士;中国语言文化;文化翻译和传播;
作者简介:叶慧君(1969-),女,安徽黄山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 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汉语词汇学和英汉翻译。
收稿日期:2017-07-20
基金:河北人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翻译专业硕士中国文化对外传 播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编号:Yjs2016-2)
Developing Mode for MTI s Cap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Outside World
YE Hui-j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T I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rough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orientation, content and method,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MTI students mother-culture consciousness and capabi 1 ities for cultur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the out side world, hopefully, shedding some ligh t on MTI cduca tion and related classroom culture direction.
Keyword:
MTI;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e tra ns 1 at ion and conini un i cat ion;
Received: 2017-07-20
自2007年国家开始设置第一批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培养单位以来,十 年间得到飞速的发展,如今开设单位也增加至四批,总数已达到205个培养单 位。有关翻译硕士教育研究,宏观到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微观到教 学模式、课堂效果、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都成为业内人士所探讨的课题。在文 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决定性因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已经成 为学界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翻译硕士作为外语人才培养对象的重要群体,其 母语水平及中国文化的翻译和对外传播能力的提高比一般的外语人才还要显得 迫切。这也是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中国语言文化》作 为必修课的原因所在。木文以面向翻译硕士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化》课程为案例, 历经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凝练出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探求加强翻译硕士母语文化白觉意识、提高文化翻译水平和对外传播能力的有 效路径提供参考。
一、《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思路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也是最具特色的语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传承 性和延续性。作为汉语言的载体,汉字是冃前世界上仅存的自源文字。屮国文化 博大精深,形态丰富,源远流长数千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中国语言文化都 不是一门54学时的课程所能涵盖和承受的。因此,《中国语言文化》不可能包 罗万象、面面俱到,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哪些内容必须讲,以什么 样的方式讲,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这对授课者有很高的要求,也是极大的挑 战。作为翻译硕士的必修课,该课程既要与一般外语专业本科生都要开设的必修 课《现代汉语》有所区别,又要与其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承接性。如果说《现代汉 语》是在专业程度加强的基础上延续了初高中语文课的知识性和应用性的话,面 向翻译硕上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化》,则应该超越语言技能而上升到注重培养学 生母语意识、母语文化认同感及语言文化综合素质和全面修养的层次上来。另外, 由于全国翻译硕士入学考试科目的特点所限,翻译硕士在语言学、文学、文化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理论基础也很薄弱。所以,这门课程的首耍任务是帮 助学生厘清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专业学习者如 何正确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等基木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牛的文化自觉,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母语及母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母语文化对塑造人才、完
善人性的重要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