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ppt

2) 绒毛状腺瘤 又称乳头状腺瘤。较少见,占腺瘤的10%左右。多无蒂或亚蒂。体积大,一般直径2-3cm,最大可达10-20cm。常呈绒球状、花坛状或菜花状,表面有细长绒毛或结节状突起,颜色苍白发黄,质软而脆,易出血,常伴糜烂,表面常附有大量黏液。 3)混合性腺瘤 又称管状绒毛腺瘤.为以上两种的中间型。 中等大小,多为厚柄的蒂。表面部分呈绒毛或结节状,质软。组织学呈腺管结构,部分呈绒毛结构,绒毛结构占腺瘤表面的1/5至4/5之间。 4) 腺瘤癌变 ①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其癌变潜能与腺瘤的组织学类 型、腺瘤的异型程度、腺瘤的大小等有关。绒毛状腺瘤的 癌变率最高,文献报道为30%-50%;管状腺瘤的癌变 率最低,报道为3%-8.5%;混合性腺瘤的癌变率居 中,为11.9%-22.5%。 ②腺瘤随着体积的增大,癌变机会升高。当腺瘤体积小于 1cm时.其癌变率为0.3%-1.3%,当腺瘤体积大于 1cm,小于2cm时.其癌变率为3.6%-9.5%,当腺瘤 体积大于2cm时其癌变率为6.8%-46% 。一组报道 4570枚管状腺瘤中浸润癌的发生率(含癌率):0.9cm 以下为0.3% ; 1.0-1.9cm为3.6%;2.0-2.9cm为 6.8%; 3cm为12.4%。 腺瘤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越重,其癌变的机会越大。一组报道853个腺瘤中,发生癌变的19例,其中有18例发生在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占癌变腺瘤的94.7%。而非癌变的834枚腺瘤中,重度非典型增生45枚,仅占5%。另有报道显示腺瘤异型程度为轻度时,癌变率为5.7%;中度时为18.0%;重度时为34.5%。 腺瘤的癌变还与腺瘤的形态有关,有报道有蒂腺瘤癌变率为4.5%,无蒂腺瘤癌变率达10%一20%,明显高于同样大小的其他形态腺瘤。 (2)腺瘤病 1)家族性腺瘤病 患者的大肠有100个以上甚至数千个腺瘤,有严重的恶变倾向,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其大肠内腺瘤的形成一般在20岁左右,30岁以前。 内镜下根据腺瘤的密集程度分3度:10cm肠段内腺瘤数多于300枚为重度;l0cm肠段内腺瘤数为100枚左右时为中度;10cm肠段内腺瘤数为30枚左右时为轻度。 腺瘤总数多于1000枚时称密生型,小于1000枚时为非密生型。 家族性腺瘤病除累及大肠外,还可以在上胃肠道发生腺瘤。上胃肠道腺瘤的部位是十二指肠乳头附近,亦可发生癌变,应引起重视。 家族性腺瘤病癌变率高。诊断本病后如不进行治疗,最少5年,最长20-35年,癌变终将发生。癌变的高峰年龄是40岁左右,有人统计至40岁已有80%的患者发生癌变。 家族性腺瘤病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 2)大肠腺瘤病的处理原则 一般主张家族成员自13 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以后每2一3年 复查一次,直至30岁方可除外。若为阳性,诊 断确定后一般建议做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 合。同时应对胃、十二指肠进行内镜检查,尤其 是十二指肠乳头附近,发现腺瘤即内镜下切除, 并需每2一3年复查一次。 五.错构瘤性息肉 (一)幼年性息肉 1. 幼年性息肉也称潴留性息肉。多青少年发病,中、老年 偶见。内镜所见息肉多单发,约70%。直肠和乙状结 肠多见。息肉多有蒂,只有很少小息肉为无蒂型。蒂多 细长,不含肌肉成分。息肉多呈直径1-2cm大小的球 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也可有分叶,常伴有糜烂和 浅溃疡,明显充血呈暗红色,常易出血。 2. 息肉多达10个以上者称幼年性息肉病。 3. 幼年性息肉和息肉病的处理原则是:遇大出血、肠梗 阻、肠套叠时需急诊内镜或手术治疗,设法将息肉切除。 若有条件,即使无以上并发症,也可以内镜下高频电切较 大的息肉,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幼年性息肉,体积较大,表面糜烂,组织学上多有囊肿潴留。 (二)普-杰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 1.普-杰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其特征为皮肤粘膜色 素斑、胃肠道息肉和遗传性。色素斑常沉着于口唇、颊粘 膜、口周皮肤、手脚掌面的皮肤,为黑褐色。胃肠道息肉 分布于全胃肠道,以空肠最常见,其次是回肠和结肠,直 肠少见,散在分布。 2.息肉发现年龄较色素斑晚,一般20岁左右。 3.结肠镜下Peutz-Jeghers息肉的特点是散在多发常见, 少数单发,在一个视野里很少见数枚息肉。息肉的大小差 异明显,小的数毫米,大的数厘米。多有蒂或亚蒂,且蒂 较粗,蒂内有肌肉成分,因此蒂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