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专题近代中国与革命内容资料.ppt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漫画:民不聊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纪念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组 织 基 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评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1、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史称“黄花岗起义”。 革命实践 皖浙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潮州黄冈起义(1907.05.22) 又称“丁未黄冈之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孙中山计划在广东潮州、惠州起义,并派三合会头目、同盟会员许雪秋和邓子瑜分别发动。许到潮州后,联络会党,广集同志,拟于5月25日起事。但因走漏风声,会党头目数人被捕,被迫于22日晚提前发难。革命党人陈涌波、余纪成(余丑)集合七百余人于黄冈城外,誓师起义。次日攻克黄冈,成立军政府,推举陈涌波、余纪成为革命军正、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等名义发布文告,免除苛税,除暴安民。后起义军在沟州港等地与清军激战,死伤甚众,加之弹药告磬,清军援军赶到,起义军腹背受敌,被迫宣布解散,余纪成等逃往香港。起义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2、保路风潮 保路运动中之成都血案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利权出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3、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成功。 视频: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长沙 西安 南昌 太原 昆明 上海 贵阳 镇江 杭州 安庆 桂林 广州 成都 重庆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 福州 烟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玉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