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讲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讲课.ppt

副肿瘤综合征或颈部肿瘤、系统肿瘤的转移或浸润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典型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束颤安静状态多不出现,但在手指伸展时常发生;患者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可低下,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一度缓慢进展,临床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但绝大多数患者在以后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与运动神经元病明显不同。 Kennedy disease 也称为X-连锁的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 1968年由Kennedy等首先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其临床特征是男性成年期发病(40岁左右),以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 萎缩和真性延髓麻痹为突出表现;常可累及咀嚼肌、面肌; 可伴有男性乳房女性化(gynaecomastia)、睾丸发育不良甚至不育等。 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可出现四肢远端肌肉的无力和萎缩。 病程长(20~30年以上);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Xq11-q12)第1个外显子 CAG重复片段扩增是本病的致病原因。 CAG重复数11~36为正常,38~62则发生Kennedy病。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中年起病 幼年时有脊髓灰质炎病史 约在急性脊灰炎15年后发病 在原有残疾基础上,出现新的下运动神 经元损害的体征 进展缓慢 CIDP 一般伴有感觉异常 电生理:SCV和MCV明显减慢,波形离散或传导阻滞,F波传导减慢,出现率下降 腰穿csf 蛋白-细胞分离 激素或其他免疫治疗有效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也称为SMA-I 型或Werdnig-Hoffmann 病。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2 万活产儿。约1/3 病例在宫内发病,胎动变弱,半数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即可发病,且几乎均在5 个月内发病。罕见能存活1 年,胎动减少,出生后即有明显四肢无力,喂养困难及呼吸困难 2. SMA-Ⅱ型、中间型SMA 或慢性SMA,发病较Ⅰ型稍迟,多于1 岁内起病,进展缓慢。患儿在6~8 个月时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表现以近端为主的严重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许多患儿可独坐,少数甚至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站立或行走,但不能独自行走,多发性微小肌阵挛是主要表现,呼吸肌、吞咽肌不受累,面肌不受累,括约肌功能正常。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过4 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后。 3.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 又称SMA-Ⅲ型,也称为Kugelberg-Welander 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或轻度SMA。是SMA 中表现最轻的一类。本病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缓慢进展。渐累及下肢远端和双上肢。可存活至成人期。 表现为神经源性近端肌萎缩,容易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相混淆。能行走的SMA-Ⅲ型患儿可出现蹒跚步态,腰椎前突,腹部凸起(鸭步),腱反射可有可无。 患儿常有磷酸肌酸激酶增高。 维持独立行走的时间与肌无力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2 岁前发病者将在15 岁左右不能行走,2 岁后发病者可一直保持行走能力至50 岁左右。 4.成人慢性近端脊髓性肌萎缩 成年型SMA(SMA-Ⅳ)发病年龄为18~60岁,多见于40岁左右。 起病和进展均较隐袭。 缓慢发生的四肢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可有延髓麻痹。 预后相对良好,行走能力常可保持终生。 有散发型和遗传型。 治疗 采取适当方式告知患者诊断及预后 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医生及康复师、理疗师、营养师、精神科医生及从事临终关怀的人员 神经保护及修复治疗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力如太(利鲁唑riluzole)获各国药品监督部门批准,但其只能减缓病情进展。多项研究证明其确实有效且安全,尤其适用于早中期ALS,50mg,每日2次。 Riluzole:力如太 谷氨酰胺能神经传导阻滞剂,阻断谷氨酸能回路,减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延缓病情的发展。 作用机制: 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灭活钠离子通道阻断去极化引起的动作电位激活 抑制突触前膜谷氨酸的释放 激活G蛋白,影响细胞内信号传递 症状治疗 症状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 大多数患者有抑郁及焦虑情绪,可表现有幻灭、绝望、愤怒、易激惹及失眠。后期绝大多数不仅对配偶、朋友,对医生也产生对立情绪。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阿米替林,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