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导.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导.ppt

急 诊 治 疗 常规措施(氧、硝酸甘油、阿斯匹林) 建议 I类 在所有急性缺血病人,应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持续ECG监测。 对所有拟诊急性缺血性胸痛病人,在到达急诊科10min内必须作一份ECG并予以解释。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氧 建议 I类 严重肺充血。 动脉氧饱和度低(SaO290%) IIa类 在无并发症的AMI病人,入院后2~3h常规应用。 IIb类 在无并发症的AMI病人,常规应用3~6小时以上。 静脉应用硝酸甘油 I类 在AMI并且有CHF、大面积前壁梗死、持续性缺氧或高血压的病人发病后前24~48小时。 在有复发性心绞痛或持续性肺充血的病人连续使用48小时以上。 IIa类 无 IIb类 在AMI但无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病人用于前24~48小时。 在大面积MI或有并发症的MI病人连续使用48小时以上(可口服替代) III类 收缩压90mmHg,或严重心动过缓(50bpm)的病人。 阿斯匹林 I类 AMI第一天予阿斯匹林160~325mg,以后每天使用同样剂量。 IIb类 如果阿斯匹林过敏,或如果病人对阿斯匹林无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双嘧达莫、噻氯匹啶、氯吡格雷可以替代。 溶栓治疗 I类 ST抬高(两个或以上相邻导联抬高0.1mV以上),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 束支传导阻滞和提示AMI的病史。 IIa类 ST抬高,年龄75岁。 IIb类 ST抬高,时间12~24小时。 就诊时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伴高危MI。 III类 ST抬高,时间24小时,缺血性胸痛消失。 仅有ST压低。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中华医学会) 两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 (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提示AMI史伴LBBB (影响ST段分析 ),起病时间12h,年龄75岁(ACC/AHA I类)。对前壁AMI、低血压(SBP100mmHg)或心率增快(100次 /min)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ST段抬高,年龄≥75岁。对这类患者,无论是否溶栓治疗,AMI死亡的危险性均很大。尽管研究表明 ,对年龄≥75岁的患者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程度低于 75岁以下患者,治疗相对益处降低,但对年龄≥75岁的AMI患者溶栓治疗每1000例患者仍可多挽救10人生命,因此,慎重权衡利弊后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AHA IIa类); 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h,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AHA指IIb类) 高危MI,就诊时SBP180mmHg和(或)DBP110 mmHg,这类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应认真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对这些患者首先应镇痛、降低血压(如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β受体阻滞剂等),将血压降至150 /90mmHg时再行溶栓治疗,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尚未得到证实。对这类患者若有条件应考虑直接PCI(ACC/AHA IIb类)。起病时间24h,缺血性胸痛已消失者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中华医学会) MI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与注意点 禁忌证 既往任何时候的出血性卒中,1年内的其他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已知的颅内肿瘤 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可疑的主动脉夹层 注意点/相对禁忌证 入院时严重并且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 既往脑血管意外病史或已知脑内疾病。 目前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INR2~3);已知的出血倾向。 近期创伤(2~4周),包括头外伤,或创伤性CPR或较长时间(10min)的CPR或外科大手术(3周)。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2周)。 近期(2~4周)脏器出血。 曾使用(尤其在5天~2年)链激酶/阿可尼普酶或曾对其过敏。 妊娠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中华医学会) 尿激酶: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剂,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150万U于1h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首先静脉注射15mg,继之在30min内静脉滴注0.7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min内静脉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 GUSTO方案〕;或8mg静脉注射,42mg在90min内静脉滴注〔TUCC方案〕。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U,继之以1000U/h的速率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 在全部AMI患者中大约仅有l/3适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