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苏教版必修3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徵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一、二段,使被说明的道理突显出来了。如为了说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徵不是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从反面来说的,“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诫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了,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 三、探究争鸣 古人云“文以载道”,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穿透岁月的风云,流传至后世,是因为它承载着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些良好的规谏。魏徵在本文中强调以德治国,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 思路提示一:今天,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十思”中的核心思想是有共性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国际社会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我们自身尚存在的许多问题无不要求我们冷静地思考、清醒地做事,必须坚定“不折腾”、求稳定、谋发展的信念不动摇。 思路提示三: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危机、困难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 随堂训练 开卷有益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D 行路:路人,彼此没有关系的人。 * 谏太宗十思疏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周易·乾卦·第一》) 【译文】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郁。 【领悟】有修养的仁德君子,根本不会因为环境、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依然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前进。 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领悟】很多事情的最大阻力是我们自己不够勇敢坚决的内心。 导入阅读 初 夏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赏读:诗歌写的是春夏之交,随着气候的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好像夏天就是在春天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来临的,隔了一夜鸟儿花儿都好像和昨天不一样了。阳光洒在树叶上,留下了阴凉给世间,而早晚的袅袅青烟,也似乎有了夏天的味道。平日庄严与肃穆的大殿,突然飞来了几只喳喳鸣叫的黄莺,使得整个大殿显得格外热闹。地上呢,珮兰、绶草也突然长高了,影子也高高低低地映在地上。远处湖面上,小鱼也被惊醒了,游来游去。所有这一切,太宗都描绘得相当细腻,把春夏时的景致刻画得非常富于动感。整个诗歌刻画细腻,描绘出了春夏美好的景致,而最后所发的感慨,也和自己所写的能联系起来,是一篇不错的写景诗。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贞观三年(629)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校订秘府图籍。后一度任侍中,封郑国公。著有《隋书》的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另有《次礼记》20卷,时称良史。魏徵在历史上以能犯言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徵提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史以“诤臣”称之。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