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专题高中语文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作文写作指导课件.ppt

2015高考专题高中语文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作文写作指导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陈旧的材料,看似与主题不合的内容通过推陈出新,也可以巧妙地运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 (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思考:本段文字是怎样将课本素材化入文章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 (一)巧引诗句 1.直引诗句 根据行文需要,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诗词。 例2.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1.直引诗句 例3. 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与李清照登上那叶诗的扁舟,在黄昏后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与忧愁;我会与苏东坡一起游赤壁,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壮观景色;我会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在花园里痛饮。 (河南考生《你想做什么》) 2.化用诗词意境 例4.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经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寻找它的答案。 《冷香飞上语文》) (二)巧用典故 典故分类 : 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 等 历史典故,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等 文学典故,如 晓风残月,高山流水等 文化典故,如 牛郎织女 等 (二)巧用典故 A.古人范例: 1.辛弃疾的《永遇乐》巧用孙权、廉颇等五人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 《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都巧借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来抒发对爱情的感慨。 3.曹操的《短歌行》中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典故来表达他的爱才惜才之情。 4.李商隐的《锦瑟》中巧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个典故表达了他的悲欢情感。 (二)巧用典故 B.排比事例 例5. 齐桓公与管仲曾有一箭之仇,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浙江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三)巧借人物 巧借人物一般包括巧借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和巧借诗文的作者。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通过巧借活用李白、苏轼、陶渊明、史铁生等诗人以及项羽、苏武等文学形象,写出了十分优秀的考场佳作。 (三)巧借人物 例6. 苏武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叛国,甘愿与羊为伍。地窖冰冷,他咽白雪啮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藏草实而食之”。他用赤胆忠心奏响了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四川考生《永远的苏武》) (三)巧借人物 例7. 史铁生拖着残废的双腿“漫步”林间,“漫步”于生命的征途。他想象、思考、体会,然后用埋藏最深的情感叙写人生。支持着的那源源不断的动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