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常见问题及对策.docVIP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常见问题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常见问题及对策 邱玉林曾德婷(嘉应学院医学病原教研室514031} 作者简介:邱玉林(1966-),硕士,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高级讲师,从事医 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与教研。 【摘要】医学微牛.物学是基础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与应用性,所以实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课的准 备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验课准备工作中碰到生物安全卫生 问题、仪器多难管理维护问题、实践教学教师自身素质等问题,现进行总结并愿 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 (2010)09-0327-02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 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课教学,同时实验教学也显得 非常重要。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外,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二十年,在实验课准 备工作中碰到生物安全卫生问题、仪器多难管理维护问题、实践教学教师自身素 质等问题,现进行总结并愿与同仁分享。 1生物安全卫生问题及对策 1.1生物安全卫生问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最大的特点是操作对象多 为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 如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 因管理不善丢失菌种,尤其是落入非法者手中,后果将更为严重,不堪设想。 1.2生物安全卫生问题的对策 1.2.1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事故发生[1]:微生物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除了水、电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外,操作对象多为 病原微生物。因此,把实验室安全的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 是十分必要的。危险化学品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 高压蒸汽火菌器须按规定定期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到安全使用期后应及吋 报废。经常对实验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如高压蒸汽火菌器 的正确使用、避免细菌污染的措施等,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安全检查消除 事故隐患,确保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教学安全进行。 1.2.2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可根据操作需要穿着工作服,必要吋穿着 背开式罩衫等防护服,防液滴飞溅吋,应穿防水的长工作服,必要吋加外塑料围 裙,离开实验室时砬脱去工作服并留在实验室内。限制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休 息室、图书馆、办公室、厕所等)穿工作服。穿过的工作服应定期理换,被污染 的工作服应立即更换,先消毒火菌后再洗涤。一次性使用的工作服也应先消毒再 丢弃,工作服不应与生活服务装放在冋一衣柜中。接触血液、感染性物质、动物、 污染表面或设备的操作,宜戴大小合适,柔软舒适的手套。可能发生感染材料溢 出,溅出的操作,应戴2副手套。穿戴前检查冇无破损、污染。操作完毕或离开 实验室,接触干净区域前应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环境。一次性手套不得 清洗和再次使用。在实验室,应穿舒适、防滑、防渗不露脚步趾的鞋。在特定区 域操作吋应穿特殊的鞋。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彬内进行而必须采取 外部操作吋,为防止实验材料中液体飞溅或雾化、实习颗粒撞击、紫外线灼伤等 造成的伤害。应戴口罩、护S镜、面罩或其他个体呼吸保护用品,防溅出的保护 装置、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必须束在脑后,操作人员不佩戴戒指、手镯、腕表、 耳环等。接触可能或具奋传染性物质后,操作人员及接触过实验室设备的参观者 离开实验室前均应洗手。操作人员及接触过实验室设备的参观者离开实验室前均 应洗手,除此之外,进食前、接触患者前后、入厕前后应洗手,某些不设洗涤槽 的地方应用无水产品洗手。 1.2.3传染性生物废弃物正确处置:传染性生物废物是指经实验分析后 被丢弃的含冇已知或未知的微生物材料。实验室中一次性使用的污染材料可高压 火菌后焚烧或直接焚烧;可反复利用的己被污染的用具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火菌 或直接高压火菌。火菌后的用具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火菌后使用。每个实验 室的工作台上或角落中应有盛放实验废弃材料的防漏容器;根据需要,冇的容器 中含规定浓度的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如次氯酸钠、石碳酸复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将需要消毒的物品作用一段吋间后再放入转送容器中,送去高压火菌或焚烧。盛 放生物废物的容器应加盖、防渗、可消毒、可清洗。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进行折 弯、剪断、折断、重新戴套或直接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用过的针头和Jt?他污染 锐器如刀片、破碎的玻璃、采血针等物品成集中放在一个带盖的耐扎容器中,等 容器装满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