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

四、临床表现: ⒈多数病前1-3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⒉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1-2天内迅速加重; ⒊四肢完全性驰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Landry上升性麻痹; ⒋感觉障碍呈未梢型,但不如运动障碍明显; 四、临床表现: ⒌可有颅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麻痹、其次延髓麻痹; ⒍自主神经症状:皮肤潮红、出汗、手足肿胀、心率、血压异常、暂时性尿潴留; ⒎均为单相病程,4周时肌力开始恢复,恢复中有波动,但无复发-缓解。 五、 GBS变异型: ⒈Fisher综合征:GBS变异型,表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联征。 ⒉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中国瘫痪综合征,纯运动型,病情重,预后差。 ⒊脑神经型: 六、辅助检查 ⒈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⒉心电图异常,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所致。 ⒊电生理检查:①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波幅可正常或降低;②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 ⒋腓肠神经活检: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但仅为参考。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㈠诊断依据 ⒈病前1-4周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⒊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⒋未梢型感觉障碍 ; ⒌颅神经损害; ⒍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 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 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 ㈡鉴别诊断 ⒈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⒉脊髓灰质炎 ⒊急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⒋功能性瘫痪 八、治疗 原则是辅助呼吸、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及病因治疗。 (一)辅助呼吸:抢救呼吸肌麻痹是治疗重症GBS的关键。 有缺氧症状,肺活量降至20-25ml/kg,Po2<70mmHg→应尽早使用呼吸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⒈持续心电监护,并酌情处理; ⒉血压治疗: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 低血压—补充胶体或调整体位 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⒋预防和治疗坠积性肺炎和脓毒血症 (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⒌预防褥疮 ⒍及早开始康复治疗; ⒎不能吞咽者可鼻饲; ⒏处理尿潴留,便秘; ⒐处理疼痛:卡马西平、大剂量激素; ⒑及早识别和处理抑郁症、焦虑症 (三)病因治疗 ⒈血浆置换(PE):交换血浆量40ml/Kg体重/次,或1-1.5倍血浆容量计算,轻:2次/w,中:4次/w,重:6次/w。禁忌证: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疾病。 (三)病因治疗 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成人0.4g/kg.d×5-7d,尽早使用。禁忌证:先天性IgA缺乏和免疫球蛋白过敏者。 ⒊皮质类固醇 ,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d ×5-7d;DXM10mg/d×7-10d 预后: 与年龄、病情程度、治疗措施的实施等有关。 早期死亡原因:呼吸衰竭、心跳骤仃、辅助通气意外; 后期死亡原因:肺栓塞、感染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面神经 脑桥延髓沟 (中) 内耳门 茎乳孔 Facial n. 面神经核 孤束核 上泌延核 泪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舌前2/3 味觉 翼腭N节 下颌下N节 Ⅶ 鼓索 膝神经节 岩大神经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表现: 任何人可发生; 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 Ramsay-Hunt综合症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诊断: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Guillain-barre综合征 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或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往往有原发病相关症候  3.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4.神经莱姆病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 ⒈皮质类固醇治疗:宜早期使用 ⑴目的: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 ⑵剂量:pred:30mg/d×5d→→逐渐减量(7-10d);DXM10-15mg/d×7-10d。 ⒉B族维生素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 ⒊阿昔洛韦:Ramsay-Hunt综合症时 ⒋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热敷。 ⒌康复治疗 ⒍手术疗法:宜在严重病例试用,或整容手术。 ⒎预防眼部并发症 预后 不完全性面瘫,通常病后 1 ~ 3 周开始恢复, l ~ 2 月痊愈。 完全性面瘫或双侧面神经兴奋值差≥ 10mA 或病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健侧 10 %以下,则预后较差,需 6 月~ 1 年 。常合并面肌痉挛、反常的味觉泪反射(进食咀嚼时,病侧眼泪流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