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pptVIP

课件: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ppt

* 电流本身的作用:cell去极化 骨骼肌细胞去极化 肌肉痉挛 心肌cell去极化 心肌强直性收缩 室颤、心脏停搏 N.S. 意识丧失、惊厥 热效应、光效应:电烧伤 发病机制 * 电损伤对人体的危害与电流种类、电流强度、电压高低、通电途径、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电流强度 2mA以下,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10-20mA ,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电极,并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 50-80mA,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 90-100mA,即可引起呼吸麻痹,持续3”心跳也即停止而死亡; 220-250mA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 影响因素 * 电压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情况下,36V是安全电; 220V,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1000V,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220-1000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影响因素 * 电流种类:交流电>直流电 人体电阻 相同电压下,电阻越大,对机体的损伤越小。 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骨组织 通电途径 接触时间 影响因素 * 局部症状:烧伤多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烧伤组织部位炭化或坏死成洞,边缘规则整齐,焦黄,无痛的干燥创面。 全身症状: 轻者: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悸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一般可很快恢复 重者:神志丧失,心脏呼吸停止 临床表现 * 电击后24-48h常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神经源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DIC、烧伤处继发感染 电击后数天到数月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视力障碍 孕妇电击后常发生死胎、流产 并发症和后遗症 * 迅速脱离电源 关闭电闸 挑开电线 拉开触电者 轻型触电者:心慌、乏力、四肢发麻,应就地休息1-2h,观察病情 重型触电:心肺复苏 现场救护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首先,病因明确,高温环境,是急性热致性疾病,其次,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体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和脑组织细胞直接受到热损害等,各种紊乱可能同时存在,但可能是某一种占主要地位,因此临床表现也就会呈现多样性,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这确实是我们平时所说 的中暑,学完今天这次课,大家就能够明确,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这只能算是中暑的一种类型,叫中暑高热,或者“热射病”英文是“heat stroke” * 当一个可能是中暑的病人来到急诊室,或者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某个病人发生了某种情况,我们怀疑她是中暑了,我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而且患者的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下面讲病情评估 板书:二、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呢?大家一定都比较熟悉 板书: (一)病史: 评估任何一种疾病,病史都是非常重要的。中暑病人的病史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所处环境的温度升高,往往在炎热的夏季,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而且常常就集中在一段时间里。1991年~1995年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救治了重症中暑987例,723例是在7月份;1998年长征医院收治重症中暑136例,全部都在8月份。 患者来看病,患者或家属告诉你,他在露天或者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的房间里工作了一段时间里,突然出现了一系列症状体征,这是病史的另一特点,起病是比较急的。“急性热致性疾病”,平均就诊时间12.3h,即12h左右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而发病后60个小时才来看病,死亡率大大提高。 同时通过询问病史可能会发现患者存在其他一些诱发因素。我们 是否就有理由怀疑患者发生中暑呢?当然可以,但显然不够,更重要的还要看他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否与中暑相吻合,接下来重点讨论中暑的临床表现。 * 讲到中暑性痉挛,大家可能在生活中也遇到过,我就碰到过。我在上高中时,六月下旬,学校组织了7天的足球比赛,比赛那几天升温尤其明显,在我们班比赛那一天,女生拉拉队员准备了很多凉开水。体育委员是场上的核心人物,从前场到后场的跑,还要负责指挥,大汗淋漓,也喝了很多水,到了下半场快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太累了,班主任就想让他下来,他跑到场边,班主任和他说了没两句话,突然他说他腿抽筋了,就坐地上了,两个小腿不敢动了,而且小腿肌肉特别紧张。过了1、2分钟又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暑痉挛病例 1. 多见于健康的青壮年。常常是在高温下进行高强度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大量出汗。丢失很多盐份,出汗后觉得渴,不适当地补水,导致中暑性痉挛的发生。 老年人不多见,因为老年人很少有机会在高温下从事强体力劳动而大量出汗,另外老年人渴中枢不敏感,即使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的可能性也比较少,发生低钠,出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