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 0093-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
王爷府镇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shy;shy; ——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引 言
蓝天、白云、碧野是游人对内蒙的最好注解,莽莽草原没有记录下马背民族驰骋欧亚大陆的辉煌壮举,但在北依茫茫的大兴安岭背靠巍峨的燕山山脉,位居关内通往塞外的咽喉要地的喀喇沁旗王爷府,却让游人们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回到了马背民族独领风骚的历史年代。
第一章、概 论
喀喇沁旗是祖国首都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南部,赤峰市西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和燕山山脉
交接地带,属七老图山脉东北麓。东西长 104 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 3071.8 平方公里,是内蒙古、河北、辽宁 75
三省区交界处。具有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省道
S206
线全
境穿过。西距北京
380 公里,天津
420 公里;东距沈阳
500
公里,大连 700 公里,锦州港 320 公里,属东北经济区与华
北经济区结合部。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距离北京最
近的地区。
全旗辖 8 个乡镇, 6 个国营农牧场, 总人口 33.4 万人。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地处锡伯河中游,为赤峰通往承德、北京的公路交通要道,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喀喇沁旗
喀喇沁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是成吉思汗称帝时对
救驾功臣者勒蔑的封地,忽必烈建立元朝时,明诏此地由者
勒蔑的后代管理,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喀喇沁旗的地理
位置重要,是关内通向关外的交通要道之一,中华民国期间
又将喀喇沁第十二代王贡桑诺尔布封为中央蒙藏院总裁。悠
久的历史铸就了这里的灿烂文化, 1902 年,喀喇沁王贡桑
诺尔布办起了蒙古地方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 --- 崇正学堂,次
年,又办起了中国第三、蒙古地方第一所女子学堂 ---毓正女学堂,并聘任日本教师到此任教, 1905 年办起了蒙古地方第一份报纸 --- 《婴报》,同年又兴办了邮政和通讯等业务。
目前,喀喇沁亲王府已成为世界蒙古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据史料记载,喀喇沁蒙古源于古老的乌梁海蒙古。成吉思汗时代,乌梁海部功勋卓著名将者勒蔑被封为第九位千户诺颜,
其后裔因“守主上 ( 成吉思汗 )金柩”,得名“喀喇沁”意为守卫者。元末明初,兴起于兴安岭的乌梁海蒙古势力日趋壮大,延至
西拉沐沦及英金河一带。
喀喇沁旗立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喀喇沁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元、明、清三代王朝所关注。倍受清廷的重视,康熙、乾隆帝曾六次驻跸喀喇沁王府,王爷府为喀喇沁王的官邸,康熙将爱女和硕端靖公主下嫁喀喇沁王之子,用以怀柔体恤笼络喀喇沁王。据史料记载,喀喇沁蒙古源于古老的乌梁海蒙古。成吉思汗时代,乌梁海部功勋卓著名将者
勒蔑被封为第九位千户诺颜,其后裔因“守主上 (成吉思汗 ) 金柩”,得名“喀喇沁”意为守卫者。元末明初,兴起于兴安岭的
乌梁海蒙古势力日趋壮大,延至西拉沐沦及英金河一带。当
时,喀喇沁部“东界土默特、敖汉,西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场,
南界盛京边墙外,北界翁牛特,广五百里,袤四百五十里”。
东界土默特及敖汉,即现在的辽宁朝阳、北票、阜新一带;
敖汉即现在的本市敖汉旗。西到察哈尔正兰旗牧场,正兰旗
即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南到盛京边墙,盛京即现
在的沈阳,盛京的边墙在现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一
带。北到翁牛特右翼旗, 翁牛特右翼旗即现在的本市红山区、松山区。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二年 (1628) ,喀喇沁部首领苏布迪率部附清 ,后清廷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两旗 ,授苏布迪之子固鲁思奇布为喀喇沁右旗扎萨克 (旗主 )四十四佐领,辖地
“广三百里,袤二百八十里”,驻地“锡伯河北”。顺治七年 (1650) ,
固鲁思奇布晋贝子爵。康熙三十一年 (1692) ,喀喇沁郡王扎
什之子噶勒藏与圣祖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成婚。乾隆四十八
(1783) ,第六代郡王喇特纳锡弟被始赐亲王品级。之后,第十一代亲王旺都特纳木济勒 (1836--1898) 娶清室礼和亲王全龄之女 (世铎之妹 )为福晋。自固鲁思奇布至贡桑诺尔布,
历经 300 余载, 11 辈, 2 代贝勒, 12 代王, 14 任扎萨克。因右旗扎萨克与清室历代联姻,世袭王爵,屡任盟主,素有“亲王”之称。悠久的历史铸就了这里的灿烂文化,末代亲王
贡桑诺尔布,生逢近世,思想激进,治事开明,提倡新政,享誉遐逐。根据当时自己民族所处的历史环境,首开蒙地之风气、锐意新政,自 1902 年开始,相继创办了蒙古地方新
式学堂 --- 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 出版《婴报》,派谴留学生,兴办邮电,设立银行、巡警、办综合工厂;南
桑北移、改革农业经济。贡王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位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改革,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贡王积极赞同
共和主张, 并结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