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血压病合理用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高血压病合理用药.ppt

* * 应用疗效很好的降压药,单药治疗达标率能达到40%;中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常需要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联合使用3种降压药可使约90%的患者血压达标。 * *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二氢吡啶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及SPC,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 *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心慌等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或ACEI/ARB,可以减轻下肢水肿。 * * 由于噻嗪类利尿剂在降压、减少临床事件方面和新药(ACEI、CCB)有同样的效果且有同样的耐受性,而且价格低廉,应作为抗高血压治疗的首选用药。 * * ACEI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2的形成和缓激肽的降解发挥降压作用。ARB通过在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2的作用发挥降压作用。在改善心室重构、减轻蛋白尿有优势 * * * * * 应用疗效很好的降压药,单药治疗达标率能达到40%;中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常需要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联合使用3种降压药可使约90%的患者血压达标。 联合用药包括临时联合和固定复方制剂。优化的降压联合方案要求:降压作用协同,降低副作用。 对有代谢异常者(血糖、血脂)选钙拮抗剂+ACEI/ARB;对冠心病(陈旧心梗、稳定性心绞痛)钙拮抗+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容量: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 * * 单片复方制剂(SPC):是联合用药的一种方式。目前常用的SPC有: (1)传统SPC: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价格低,降压疗效明确,为基层用药的选择之一。 (2)新型的SPC:最多的是ARB+小剂量利尿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等。这些新型的SPC由于ARB或ACEI与低剂量利尿剂或CCB的合理搭配,使得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 (3)多效SPC:由于高血压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故常需要综合干预。常用有降压、调脂、抗栓等治疗。有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脑卒中发生有关,补充叶酸可能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我国上市的多效SPC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叶酸片。 * * * 顽固性高血压,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很多患者有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等,要降压、降脂、降糖都综合达标。 * * 目前高血压不能根治,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治疗,多数需服用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长期达到或接近目标值。在长期治疗中,要定期看医生,以便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每月随访一次,病情较轻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 由于和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需要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在长期的治疗中,加强自我血压管理。 * * 规范操作,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分级及疗效评估的关键。高血压本来是可防可控的,现状是大多数居民长期不测量血压;2/3高血压患者不知晓自己患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未定期监测血压。不知道血压高,治疗和达标无从谈起。 提高患者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高血压的管理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家庭血压测量高血压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测量。2011年出台了《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让居民了解血压水平,让高血压患者知晓自己患高血压,从而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HBPM一开始由医护人员培训或指导患者正确地测量血压,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手腕、手指式血压计。 * * 代谢综合征: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 血脂异常,中有三项即可诊断。 * * 特征: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好;肥胖、吸烟、饮酒;有冠心病史,极高危患者。如果不控制血压,极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 * 错误:1、血压不达标;2、冬天室内外温差大,血压骤升;早晨血压开始上升,不应晨练,应下午、傍晚锻炼。 * * 指南的重点之一:患者中关于高血压有很多错误认识,必须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才能科学地防治高血压。此外,还要识别伪科学,防止上巫医假药的当 * *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那就太晚了。有的患者头晕时服降压药,头不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