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颈椎线诊断判断椎体退变.ppt
前后滑脱式错位者,大多数伤及椎间盘,病情重的(可疑脊髓损害者) ,应作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颈椎侧位片:在枕骨与枢椎棘突间,环椎后结节不居中呈上宽下窄,属“仰位式错位”;在枕骨与枢椎棘间,环椎后结节不居中呈下宽上窄,属“倾位式错位”。 环椎倾位错位 环椎仰位 环椎倾位 环椎四边征 椎间隙的判断: ①:观察与上下相邻的间隙相比较。 ②:同一阶段的前后缘宽度相比较。(正常颈椎因为要维持生理曲度的存在,所以椎间隙呈前宽后窄) 在颈椎中立、过伸和过屈侧位片上分别测量:(1) 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2) 各椎体中部高度 ;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测量A. 椎间隙前缘高度B. 椎间隙后缘高度C. 椎体的高度 双突征双边征 观察是否有双突征(正常前后关节突是重合的,错位时不重合)后缘出现是旋转式错位,在上下缘是侧摆式错位,如果都出现则是混合式错位。 1:平行双突(侧摆为主,旋转为辅)2:连接型双突(影子延伸到椎体中)旋转为主,侧摆为辅。都是混合式错位。如果是拍摄体位的问题多是连接型 影像必须要结合临床才可以诊断。 颈椎双突征 观察环椎后结节与枕骨下缘及枢椎棘突上缘的距离是否相等。 若后结节与枕骨距离变窄或变宽,为环椎俯位 (或仰位)式错位;若环椎呈三边征,四边征则为旋转式错位 斜位片 观察椎间孔的大小 观其横径是否变窄(多产生症状) 一、如果某侧某一椎间孔变小,说明该侧小关节错位,如椎间孔内缘参差不齐,说明小关节错位。 二、如某侧某一椎间孔变扁,说明相邻两个椎体有侧方旋转移位(一般上位椎体向同侧旋,下位椎体向对侧旋)。 三、如果某一个椎间孔特别的大,说明椎体向同侧后外方移位(在C1和C2之间不存在此种情况)。 四、椎体前缘连线近于直线,生理曲度不大(这是因为投影角度的关系),如果某一椎体前缘向前超过此线,说明该椎体向同侧前外方移位,如某一椎体前缘向此线内凹陷,说明该椎体向对侧后外方移位。 五、如椎骨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此处如是软组织附着处,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张力过高的状态,如该处不是软组织的附着处(一般都在关节面周围),说明此处长期处于压应力过高状态。 六、环椎后弓在影像上显示的末端与第二颈椎棘突顶端相比,基本是一样长的,如发现椎弓末端比第二颈椎棘突顶端明显缩短,一般说明环椎向前移位,如果变长一般说明环椎向后移位。 颅底凹陷征 融合椎 祝大家 THE END!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不负法律责任谢谢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C3椎体中断后移 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椭圆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向孔内突出,椎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节增生时,可自椎间孔后方挤压椎间孔。 9.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可见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2mm)和边缘骨刺。关节突关节半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10.张口指观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 (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中结构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骨性中轴,而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的最重要的结构。当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 (2)看齿状突:看齿状突有无骨折和畸形。齿状突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而分成三型。其中I型骨折稳定性好,但不常见。Ⅱ型骨折最多见,但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观察寰椎椎弓:观察有无寰椎椎弓骨折和枢椎椎弓骨折。寰椎椎弓骨折的同时,若合并齿状突骨折和(或)寰椎横韧带断裂,则不稳定程度更加严重。正常时,两侧的寰枢关节对称、关节面平行、关节间隙等宽(约3mm)。 (4)寰齿关节间隙: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前缘间距离,成人为0.7~3mm(儿童不大于5mm),3mm(儿童5mm)应疑有寰齿脱位存在。寰枢半脱位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寰椎向前脱位,有时也可发生寰椎的后脱位或侧方脱位。当寰枢关节受累时,关节间隙变窄,而齿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