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上ppt.ppt

课件: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上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上ppt.ppt

* *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仅有直肠粘膜下移,成为粘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脱出到肛门外称外脱垂 * * 一般治疗:适用于幼儿 注射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粘膜下层,对儿童和老年人效果较好 手术治疗:适用于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和注射治疗无效的粘膜脱垂;包括直肠悬吊、切除部分肠管、环行切除脱垂粘膜及肛门环缩术等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慢性肛裂:底深不整齐,质硬,A肛裂,B前哨痔C肥大乳头,肛裂三联征 * 三大症状:疼痛、便秘和出血 肛裂疼痛周期 肛门检查三联征: A、肛裂 B、前哨痔 C、肥大肛乳头 需要与其它疾病引起的肛周溃疡鉴别 * * (一)非手术治疗: 1.便后温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 2.口腹缓泻剂,多食纤维食物,纠正便秘。 3.肛门扩张术。 (二) 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 2.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包括后位、侧位 和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定义: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 * * 肛周脓肿:最常见,位于皮下,局部红、肿、热、痛,呈持续性跳痛。全身症状轻 * 肛周脓肿:最常见,位于皮下,局部红、肿、热、痛,呈持续性跳痛。全身症状轻 *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脓肿较深,局部疼痛明显,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双侧臀部不对称,检查患侧可有深压痛或波动感;常形成肛瘘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症状较重,局部表现较轻;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或波动感,于波动处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有时诊断困难,需借助于超声和CT检查 * 有肛管括约肌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高位肌间脓肿、直肠壁内脓肿(粘膜下脓肿)等。位置深,局部症状不明显,主要为会阴、直肠坠胀、排便痛及全身症状。肛门指诊可触及痛性包块 * 未形成脓肿时非手术治疗为主,形成脓肿后切开引流 非手术治疗 1.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温水坐浴 3.局部理疗 4.口腹缓泻剂或石蜡油,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 手术疗法: 原则:脓肿形成,切开引流。低位经皮肤引流,高位经直肠内引流 1、肛周脓肿:局麻,切口与肛门呈放射状。 2、坐骨直肠窝脓肿:骶麻,距肛管3 cm左右呈前后弧形切口,放置引流。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经直肠内引流。 * * 概念 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常常由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所形成。 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是其临床特点 * 1.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又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 2.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又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 此种分类方法,临床较为常用。 * * * * 1.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的70%(低位); 2.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25%(低位或高位); 3.肛管括约肌上型:较为少见,约占4%(高位); 4.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1%。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等引起,治疗较困难 * 肛瘘内口及瘘管分布规律 (Goodsall规律) * 1.外口常排出血、脓或脓液性分泌物。 2.高位肛瘘,外口可有排气、排便。 3.肛周的刺激症状。 4.肛瘘假性愈合后,形成脓肿时,有急性感染的表现。 5.肛门检查可以发现外口、内口以及二者之间的条索状瘘管。必要时可用探针或外口注射美兰的方法,确定内口的位置。 * 肠镜 、指诊 、探针探查 碘油造影 过氧化氢液加美兰瘘管灌注 盆腔磁共振成像 直肠腔内超声 * * * * * 瘘管切开术:适用于低位肛瘘 挂线疗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的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性治疗 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 * 可编辑 可编辑 * * 上平骶岬,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连12-15cm 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以腹膜反折为界 * 直肠下段:女性前壁与阴道后壁相邻 后方骶尾骨与梨状肌 * 直肠下段:男性前壁与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输尿管盆部相邻 后方骶尾骨与梨状肌 * 肛瓣边缘与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的环行线,称齿状线 * 直肠系膜:直肠中下段后方和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