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纤维吸附与逆流式催化燃烧技术联用处理有机废气试验研究-能源环境工程专业论文.docxVIP

活性炭纤维吸附与逆流式催化燃烧技术联用处理有机废气试验研究-能源环境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时光在蒋,转眼八年多的求是园生活即将结束。此刻,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 首先感谢两位导师池涝教授和王飞教授,导师们渊博的专业学识,严谨求是的治 学思想,无私敬业的工作作风必将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感谢 地老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与修订,池老师博学宽厚、平易近人,不仅在科研过程 中给予我高屋建银的指导意见,对我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诲更是让我受益终生,谨 向池老师表示由衷的感激和敬意! 非常感谢岑可法院士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室的严建华教授、杨家林研究 员、李晓东教授、蒋旭光教授、马增益教授、金余其副教授、陆胜勇副教授、黄 群星副教授等诸位老师给予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和建议。 感谢师兄陈耿博士引领我开始本课题的研究和对具体试验的指导,其认真严 谨、一丝不苟的为学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感谢师弟问鹏协助承担大量的实验工作。 感谢余最博士、严密博士对我试验方面的启发和帮助。 感谢系机关陈炯书记、杨永玲老师、封亚先老师、王忠明老师、朱亚菲老师、 陈惠玲老师、赵菊扬老师、方惠英老师、潘贤林老师、漆敏芳老师对我在系团委 工作时以及读研后的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已毕业和尚在校的同门王波博士、郑峡博士、肖茹曦博士、陈布中博士、 麻红磊博士、王现顺硕士、张翠玲硕士、谢浩辉硕士、邹道安师弟、郑晓团师弟、 房玉娜师妹、潘春鹏师弟、姚康宁师妹、董隽师妹、符成龙师弟,怀念每周二的 例会,你们总是让我有所收获。 感谢 401 办公室的金剑博士、肖志伟硕士、费振伟硕士、王兴刚硕士、夹迪 硕士、张怀强硕士、肖佩林硕士、冯丽硕士、玉宇峰硕士、姚华硕士、孙晓明师 妹 j 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才让两年半的学习科研生活如此珍贵。感谢热能 08 硕 班的所有同学和班主任杨卫娟老师在各方面的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你们无私的支持和先止尽的爱,让我能够不断前 进,走到现在。祝愿你们健康! 告别之际,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说谢谢,谢谢,再谢谢。 李梁波 2011 年元月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I II 摘要 继 S02、NOx 之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CVOCs) 引起的废气污染成为世界 各国关注的又一焦点。如何实现流量大浓度低的有机废气的有效处理引起了广泛 讨论和研究。本文采用逆流式催化燃烧技术和活性炭纤维吸附联用的方法,集中 两种方法的优势,选取甲苯和苯这两种典型的 VOCs 作为处理对象进行了试验,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的吸附特性以及逆流式催化燃烧处理特性,并提出了两种技术 联用的工艺设想,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利用氮吸附仪、扫描电镜、 X 射线衍射仪对活性炭纤维的微观结构、 微观表面形貌、表面元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α 结果显示,活性炭纤维具有大量的 微观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表明活性炭纤维 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 然后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了活性炭纤维对甲苯和苯的吸附特 性以及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甲苯和苯吸、脱附 速度快,对甲苯的吸附效果好于苯,对于痕最有机废气也有较高的吸附囊,进气 浓度、流速等因素对平衡吸附量有较大影响。用热空气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纤维 进行了脱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流速的增大,脱附越快,效率越高,活 性炭纤维多次再生后吸附性能在 90%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接着对吸附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井应用三个常用吸附等温方程对实验数 据的拟合来反观吸附剂的结构和吸附特性,其中 Langmuir 方程对等温吸附线的 拟合效果最好,说明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也验证了活性炭纤维含有大量微孔结 构。 再在各种操作条件和不同工况条件下,利用逆流式催化燃烧技术对低浓度的 含苯废气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内轴向各个测,点混度分布均随 流向变换作周期性波动变化:反应器的总热效应是反应放热与系统散热的综合结 果,浓度、换向周期以及风速等操作条件均能够改变反应器的热效应,影响实际 处理效果。在实验研究范围内,苯的净化率几乎都在 99% 以上,说明应用本反应 器对低浓度的含苯废气的处理效果较好。 最后,进行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与逆流式催化燃烧反应器联用的工艺设想,并 PAGE PAGE III 结合 100000 旷/h 含苯废气工程实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经 济性分析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句催化燃烧反应联 用工艺设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询:活性炭纤维, VOCs ,动态吸附,脱附再生,逆流式催化燃烧,联用工 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b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