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设计艺术之虚实意象活用浅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面设计艺术之虚实意象活用浅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形象设计 的形式来暗示正文的主题、意蕴,具有导读及解构功能。它 是一种被动的“命题设计”,相当于严格意义上的广告创意表 达,因为作者与出版人事先定好了书名,不可更改,设计者 只能就正文的内容及编辑、作者的提示进行构思,制约了自 由发挥的空间,增加了创新的难度。 本文试图以《听风》《蚂蚁巷》《钱学森之问》《Mates of State》等书封、海报设计实践为例,对虚实意象活用分析、 设计理念与意象之间的联系、转化、互补进行初步探究。 一、意象与设计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寓“意”之“象”,是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 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了思 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 象。{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 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 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意即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 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2} 设计语言是表达设计需求与情感的元素及方法论,包 括点、线、面等图形,以及各种不同颜色和设计形式构成的 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但都表现了设计主题与设计 理念。设计语言之所以能准确地表达,是因为它融入了人们 所共有的认识空间,对于图案、色彩,构成的共同认知,产 生了在美学感知上的共鸣。之所以称之为语言,也就是因为 它在人对设计认识中拥有共通的审美特性。 图形是意象的符号和表现形态,意象是由图形烘托出 来的。图形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事、景、物,为解读者 开启进入意象的要津。解读图形的第一环节,就是对图形的 本体意义及其所指称对象的隐喻意义进行破译。因为任何一 个艺术图形,都不可能像指示牌那样让人一目了然,而是 渗透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积淀的厚重代码,是意象借以产 生的根基。{3} 抽象的音乐旋律,同样暗寓着具象的实体画面。如唐 代诗人白居易的乐府《琵琶行》对音乐旋律的种种比兴,令 人叹为观止。聆听华彦钧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不难感 受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莎士比亚运用肢体动作、语言道白、音响、灯光效果四者完 美结合所形成的话剧的意象互补,更是综合艺术的极品。 诸多的艺术形式,最直观最富冲击力的还是绘画。如 莎士比亚话剧《亨利四世》人物造型中,特意设置了一个穿 着长袍的角色,长袍上绘满舌头,用以象征“谣言” {4},话 剧《冬天的故事》特意设置了一个角色,手上拿着沙漏,其 象征意义是“时间”{5}。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借助具象符号的 象征意义,架起沟通观众审美意识的便捷的桥梁。 二、以实代虚 封面设计大多采用平面构图方式,这不仅仅是对文学 意象的具体概括,也不是单纯的写实绘画或摄影作品,而是 用设计语言对意象所代表的具体事物进行艺术处理的同时, 将它置于一个具象空间,与象征思维紧密联结,既为艺术图 形提供“形象”的原型,也提供意象的对应物。这样,设计出 的图形才和意象变得有关联性{6}。这一点,无论古今中外, 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设计理念,都是相通的。 抽象思维的驾驭,是设计者常常遇到的难题。如图1 所示,由散文家梁长伶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诗文集 《听风》,要求封面设计“表现国画效果,雅致、静谧、绿色、 环保,聆听大自然之清音,天籁之和韵”。琢磨书名,“听” 只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行为,不用加附任何多余的肢体语言, 人时时刻刻都在被动感知外界的声音,是一种虚无的感知方 式,形成具体意象很难;“风”则是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交替流 动形成,若要界定其形态,只能勉强称之为“气态”,它无色 无味,无形无影,尤为虚无缥渺,很难以具象形态来表达。 两种抽象的意象组合成为书名,迫使设计者不得不采用以实 代虚的方法来完成表达。 图1 北宋文学家苏洵《辨奸论》云:“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 人知之。”其中“月晕而风”即说明了古人观察到月亮周围出现 了晕圈则预示着将要刮风的道理,根据这一人人皆知的天文 现象,笔者故以有形之“晕月”暗喻无形之“风”,至此,“风” 的意象有了; “听”呢?根据笔者极为有限的文学阅读,《听 涛》《听雪》《听雨》《听秋》《听蝉》之类的书名比比皆是, 但封面大多是顾头不顾尾的残缺表达,即不乏“雪”“雨”“秋 色”“波涛”“蝉”的描绘,而那个“听”字却觅无踪迹。画面美则 美矣,整体效果却无异于教科书封面,缺少动感,谈不上引 人入胜 除了动物的耳朵与“听”直接关联之外,还有其它可以 替补的形神兼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