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貌发育 第二节 内动力作用 第二节 外动力作用 第三节 人类作用 第四节 内外动力相互作用 第五节 地貌发育基本理论 第六节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 地貌发育§2.1 内动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所产生的对固体地球表面物质有直接影响的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形迹、构造类型、构造地质体、。 1. 规模 2. 速度: 慢速;快速 3. 方向:上升;下降;平移;旋钮 4. 持续时间:长;短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太阳辐射、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等通过大气、水、生物与固体表面发生作用,使得地貌形体组成物质发生位移运动。 作用类型 风化作用 冰雪作用 水的作用 风的作用 生物作用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 重力减荷 减荷破裂越密集 温差变化 冰楔作用 吸水与结晶胀裂 钠蒙脱石的充分吸水膨胀体积可达1400-1600%,钙蒙脱石为45-145%,伊利石为5-120%,高岭石为5-60%,水结冰体积增大约9%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 重力减荷 温差变化 吸水与结晶胀裂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②化学 溶解作用 水化合作用 CaSO4+2H2O CaSO4 ·2H2O 硬石膏,斜方晶系 石膏,单斜晶系 水离解作用 K2O·Al2O32·6SiO2+nH2O Al2O3·2SiO2·2H2O+4SiO2·nH2O+2KOH 正长石 高岭土 蛋白 Al2O3·2SiO2·2H2O Al2O3·nH2O + 2SiO2·2H2O 高岭土 铝土矿 碳酸化作用 HCO3- + CaCO3 Ca2+ +2(HCO3)- Ca(HCO3)2 氧化作用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③生物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④风化速度 在自然状况下,裸露岩石的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影响:水--热环境条件;岩石本身的成分和结构构造特点 ⑤风化壳 近地面基岩(或堆积物)经受风化残存于原地的产物称残积物, 风化壳覆盖了原组成物质,构成了此时此地的新的地貌组成物质,有不同的地貌形体表现 风化深度与基岩的不均匀构造破裂以及地面的地貌发育等因素有关 第二章 地貌发育§2.2 外动力作用 3. 剥蚀作用 . 地表岩石矿物质移离原地。多是地表岩石风化的产物, . 地表岩石风化产物被剥离之后原来处下层的岩石又遭风化, . ……风化----剥蚀----风化……的过程概称风化剥蚀 4.搬运作用(运移) 物理(悬 滚 跃 滑) 化学 5。沉积作用(堆积) 物理(分选性,大,下.中.小) 化学 (CaCO3 ) 生物(海洋,湖泊) 第二章 地貌发育§2.3 人类地貌动力 1. 特征 人工地貌动力加速地增加,增加的指数与人类人口的增长指数基本一致。 人类活动地貌规模:全球性的、区域性的,自然地貌制约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改变或者影响局地性的、微域性的地貌演化。在诸如矿山、城市、水工设施等小局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可以使地表侵蚀增大2000倍以上。 人工地貌营力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集中分布于现代。与古代相比,可以说现代人工地貌营力是强大而无限的 空间分布不连续:呈星点状、条带状、面片状分布。 第二章 地貌发育§2.3 人类地貌动力 2. 人工地貌营力类型,分为6种: (1)清除森林。泥石流、滑坡等地貌灾害 (2)草场过度放牧。径流加大,表土结构发生变化,年侵蚀量达7500百万吨/年。 (3)农业耕作、灌溉。耕作侵蚀与作物种类与面积有关,小至30吨/公顷.年(小麦、大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