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是中学历史课程主 要的认知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课程 关键的认知人格目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要建立 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来落实,学生要在不断探宄知 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与价值观倾向,
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 情感,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新课程强调的三维 目标是一个整体,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又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 提高,取决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那么,历史新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 效率呢?
一、巧设疑,善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有效的设问技巧,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
解,也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良 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巴黎公社》一章的教 学中,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教师可提问:“‘普法战争’ 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学生回答:“是法国企图扩张领 土的战争。”这样的回答本来可令人满意了,但教师还得抓 住这个问题继续问:“那么对普鲁士来说,又是一场什么性 质的战争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那当然是一场抵抗法国 侵略的正义战争!” “是吗?那巴黎工人为什么要武装起来与 普军战斗呢?教材中又为什么要把与普军签订结束战争协定 的梯也尔政府说成是坚持卖国立场呢?”经过一番争论,学 生基本趋向一致的看法是:普法战争的性质可分为两段。第 一阶段,法国进行的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普鲁士方面 则是防御性的正义战争;第二阶段,普鲁士转变为进行掠夺 性的非正义战争,而法国方面则变为防御性的战争了。决 定战争性质转变的因素是普鲁士入侵法国。学生上述结论 看来是正确的,但不是从本质上去划分战争的侵略与防御 的性质界限。于是,教师又可作如下反问:“普军入侵法境 能不能看作是战争年代转化的依据呢?如果这样,那我们 如何解释我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战争性质呢?”最后,师 生终于得出如下结论:决定战争性质的因素是战争双方的动 机、目的,是战争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
不断设问,步步深入,启发引导,解析疑难,这不仅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结构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塑形象,辨善恶,实事求是,全面评价
历史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和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 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这些具体形象,历史就会 黯然失色、是非难辨。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在塑造 人物的形象上下功夫,让这些形象活现在学生眼前,给人 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予正确、全面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下功夫塑造人 物形象,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形象, 特别是古今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如传说中的华夏始 祖黄帝、民族英雄林则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等。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史实 适当塑造反面人物,如讲到中国近代史中清政府与帝国主 义签订《辛丑条约》时,可引用那拉氏“上谕”中所说的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原话,把西太后为首 的清政府腐朽卖国及服服帖帖地做帝国主义的奴才的丑恶 面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场景,教师不 仅要剖析它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基本过程及历史意 义等构成历史知识的要素,还应分析它的形象特征,并力 求使它再现出来。如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开国 大典,教师除了让学生把握几大知识要素外,还必须描述 空前的壮观场面:天安门广场上礼炮齐鸣、万众欢腾、红旗 飘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新中国成立、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崇高之美,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同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分析、全面评价。 比如,对伟大领袖毛泽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介绍毛泽东 对中国解放事业的丰功伟绩,还要介绍一些关于毛泽东私 人生活的事实,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并指出毛泽东 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 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事迹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倾注感 情,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情感,激热情,弘扬美德,陶冶情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还要特别注
意激励学生的爱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借 助历史上杰出人物和优秀群体的形象,美不胜收的历史文 物、名胜古迹,恢弘壮观的历史场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壮 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人物的崇敬赞扬之情, 怀念思慕之情、自豪振奋之情。例如,中国近代史既是一 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