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种质鲁HB22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分子标记-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棉花新种质鲁HB22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分子标记-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棉花新种质鲁 棉花新种质鲁 HB22 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分子标记 PAGE PAGE 13 PAGE PAGE 2 中 文 摘 要 黄萎病是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利用抗病 品种是控制棉花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中抗耐病种质的发掘与鉴定具有重要 意义。鲁 HB22 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培育的一个具有粉红色花冠和紫色大基斑标记性 状的新材料,不仅抗黄萎病好,作为杂交亲本,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本研究初步分析了 鲁 HB22 抗黄萎病的遗传和生理,并对抗黄萎病性、产量和纤维品质进行了 QTL 定位。 主要结果如下: 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本研究用陆地棉抗黄萎病种质系鲁 HB22 与陆地棉感病品种冀棉 11 为亲本材料, 获得了 243 个 F2 单株为作图群体。用 4419 对 SSR 引物和 SRAP 引物筛选亲本间的多态 性,共得到多态性引物 154 对。用多态性引物对 F2 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共得到了 154 个多态性位点。用 Joinmap3.0 进行连锁分析,有 118 个位点构建到 22 个连锁群上,全 长 989.94cM,覆盖棉花基因组 21.98%,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 8.38cM,其中 17 个连 锁群定位到 17 个染色体上。 2 黄萎病抗性、产量、纤维品质性状 QTL 定位 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苗期黄萎病病指、8 个产量相关性状和 7 个纤维品质性状 在 F2:3 中进行 QTL 定位。检测到苗期抗病 QTL 2 个,分别解释的表型变异 22.97﹪、14.39 ﹪,定位到第 6 染色体和第 4 染色体上,增效基因分别来源于鲁 HB22 和冀棉 11。 检测到 13 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 QTL,其中果枝数、铃重 QTL 都检测到 3 个,分别 能解析 1.94%~9.1%、3.2%~5.6%表型变异,检测单株铃数 QTL 到 1 个,能解析 8%的表 型变异,与籽棉产量有关的 QTL 检测到 2 个,能解析 6.5%~7.2%表型变异,与皮棉产 量有关的 QTL 检测到 1 个,能解析 7.2%的表型变异,衣分、衣指、籽指 QTL 各检测到 1 个,分别能解析 8.38%、12.3%、14.1%表型变异。 纤维品质检测到 18 个 QTL,其中 8 个 QTL 控制纤维长度,能解析 5.8%~9.6%表型 变异,短纤维含量 QTL 检测到 3 个,分别能解析 4.1%~18.36%表型变异,比强度、马 克隆值 QTL 各检测到 2 个分别能解析 8.6%~10.9%、6.7%~7.2%表型变异,整齐度、伸 长率、成熟度 QTL 各检测到 1 个,分别能解析 10.4%、11%、7.4%表型变异;株高 QTL 检测到 2 个,能解析 5.1%~8.9%表型变异。 3 鲁 HB22 苗期抗黄萎病性的遗传 两个“抗×感”组合鲁 HB22×冀棉 11 和鲁 HB22×NAU 的 F1 绝大多数单株表现抗病, 并且 F2 和 BC2 群体抗病与感病植株的分离比符合 3:1、 1:1 ,表明鲁 HB22 对 V991 黄萎病菌系的苗期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4 鲁 HB22 抗黄萎病生理初步研究 接种黄萎病菌后,与感病对照冀棉 11 相比,叶片 PAL 活性迅速升高及较长的保持 时间可能是鲁 HB22 抗黄萎病性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接种黄萎病菌 3 天后,鲁 HB22 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可以作为鉴定该品种黄萎病抗性的生化 指标之一。 关键词:棉花新种质;黄萎病抗性;产量;纤维品质;分子标记 Abstract Verticillium wilt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in cotton, being recognized as a serious threat to cotton production and fiber quality.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breeding for highly tolerant or resistant varieties to Verticillium wil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way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To discover and identify new cotton germplasms with highly tolerant or resistant ability to Verticillium wilt is very im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