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治.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治.ppt

发病率 普通人群患病率达十万分之四,在校女生患病率高达2%,女生的终身患病率约0.5%; 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10:1; 神经性厌食的病死率为10% ~ 20%; 白人比黑人多。 跳芭蕾舞女孩发病率可高达20%。 英国的青少年女性中AN有1%的发病率。南非的在校女孩2.9%患AN。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社会心理因素:13岁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他社会学因素:在多数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本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个体的易感素质: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二、预防与治疗 治疗方法——支持心理治疗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提供躯体发育和健康与饮食的科学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饮食对躯体发育和健康的重要性。 给予支持与鼓励,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培养患 者的自信心和自立感 ,使其在治疗计划中负起个人责任,最终战胜疾病。 适用对象:个别支持性治疗对18岁以上的起病的成人慢性AN患者疗效较好,且随访5年与最初发现一致 治疗方法——行为治疗 由于AN患者极为厌恶体重增加,故行为治疗比较适合住院患者。有时也采用日间治疗、部分住院和门诊治疗。 严格执行奖赏、惩罚制度,主要由增重随下性强化组成。 如果患者达到了日增重目标,给予正强化,其有权接受探视、看电视、阅读书籍和报纸及参加活动等。 如果患者达不到日增重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负性强化如限制活动等。 治疗方法——家庭治疗 AN起病与其特征性家庭类型功能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家庭过分卷入、过分保护、合理化和冲突解决缺乏等,这些现象在儿童青少年心身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适用对象:家庭治疗比较适合起病较短,较为年轻的急性AN患者。 其他疗法 支持治疗 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小结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4.躯体因素: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衣领过紧引起摇头。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5.精神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 、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等。 6.免疫病理损害:链球菌、病毒感染。 二、影响抽动症的因素有哪些? 加重抽动的因素: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感冒发热等。 减轻抽动的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等。 暂时性抽动障碍 (抽动症、单纯性抽动或称儿童习惯性痉挛) 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 发声与多种联合抽动障碍 (也就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综合症)。 三、治疗与预防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是抽动障碍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心理转移法 认知支持疗法 行为疗法 1)心理转移法: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2)认知支持疗法: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犹如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3)行为疗法:行为相反训练,如对于发声抽动病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另外还有自我监视和松弛训练疗法,但以相反习惯训练疗效最好。 第三节 学校恐惧症 学校恐惧症是指儿童对学校环境或到学校上学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而在与上学无关或非学校环境(如家中)言谈自如。 [症状标准] (1)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2)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