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观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罕见赚钱种粮大户是如何做到的一一资本下乡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观察(一) 【土地流转、资本下乡成为近年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在这一进程屮,如何让农民能 够在改革中真正获利,能够靠种粮致富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邛嘛,一-位愿意变革的成都 农民在传统的中国农业耕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机械化种粮方式、培养自主育种能力等 一系列优化改革,凭借承租自家周圉3200亩土地种粮,盈利100多万,成为中国土地改革 进程中罕见的种粮大户。周家林的这一经历和模式也为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城镇化等 问题,提供了借鉴的视角。】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箭在眩上,势在必发;现实中,各地的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早已是声 势浩大,公司资本大规模下乡圈地经营农业更是普遍现象;在狂飙突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 潮中日渐边缘冷落的农村和农业似乎正成为工商业资本的新宠儿;这背后,是中国城乡经济 失衡、农村凋敝、土地抛荒、粮食危机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实背景。 在这一背景趋势下,官方和主流舆论都认为,加快推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实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 必由之路。 这其中,只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相对“保守”,对于 公司资本下乡,仍有一定的警惕。两会期间,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看好公司企业大规 模搞农业”。 他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仍应以家庭农户为主。理由是,农户家庭经营比公司雇工经营 更有效率,更能保障粮食产出。他担心,公司经营农业,由于老板不懂农业种植,也不下田, 都是请农民做,而农民因为不是种自家的地,“干嘛费那么大劲”,结果很可能出现和当年 搞人民公社集体农业一样,出工不出力的怠工现象。 陈锡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现实中,家庭农户与公司规划化经营各自的利弊优劣乂在哪 里?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未来会有怎样的趋热变化? 笔者前不久正好对成都粮食规模化种植做了一个小的样本调查,其中反映出的现象和趋势耐 人寻味,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作为土地改革的国家级先行试验区,成都从2008年起,就在国内率先实施农村土地确权改 革,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和规模经营;这5年来成都农村土地经营形势的变化, 在吋任主政官员已经落马之后,值得舆论各方跳出政府政绩和一些经济学者学术理论权利主 张的偏狭视野,做更客观深入全面的实践层面的调查分析,如此,対于正处于改革转型深水 区不知深浅和方向的中国而言,可能意义深远。 家庭种粮大户周家林 前些天,成都农民周家林坐在白家院子里,等着一辆奥迪Q5送上门来。 周家林是成都邛噱固驿镇花园村的一名种粮大户。去年,他凭借承租自家周围3200亩土地 种粮,盈利100多万,加上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给予的90多万种粮补贴;周家林去年 靠租地种粮盈利近200万,于是拿出了 50万,给自己订购了一辆豪车。 48岁的周家林大字不识,脸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辈子地,从未如此阔气。而他亲近了一辈 子的土地也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给予他慷慨的馈赠,似乎地里种出来的已经不是粮食,而是金 子。 但其实,土地还是土地,粮食也还是粮食;只不过,从2003年以來,周家林种地的面积逐 年扩大,由当初村里分配的人均9分,户均不足3亩,一路扩展到如今的3200亩。土地流 转集屮后的规模化效应,让种粮能手周家林得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靠种粮一举成为了百 万富翁。 算起来刚好经历了十年吋间。2003年,正值西部大开发,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都的城 市化进程开始狂飙突进。城市的扩张,拉动了成都周边农村人口的就业转移;正是赶着这股 潮流,周家林开始流转租种周围被抛荒的土地,不断扩大土地经营面积,从中找到了种地的 利润空间。 2003年他流转30 m土地,挣了 1万多元;其后几年逐渐扩大到450 m-550亩,既种粮食 又种蔬菜,盈利由五六万增加到10万元左右。 2011年对周家林而言是个转折点。这一年他从一家经营失败的公司手中又流转到数百亩土 地,将自己的经营规模扩大到1060亩,成为真正的“种粮大户”,当年盈利47万元;次 年,他的土地规模达到2030亩,成为当年成都种粮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那一年土地净收 益超过了百万。2013年,他的土地规模扩大到3000亩,收益也接近了 200万。 十年磨砺,周家林依靠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发家致富。 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没有追逐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等经济农作物,而是将别人眼里最不 挣钱的粮食(又主要是水稻)作为了主要产品,他的理由是,粮食需求和价格最稳定,国家 还有统购和保护价政策托市支撑,粮食本身也可以长期储存,不怕卖不出去,所以种粮的风 险最低。 “我从2003年至今,种粮从來没亏过,就算政府不给补贴,我也能盈利。”周家林说。 但并不是谁都有周家林的本事,成都市农技总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