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描述.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内外合治 中医还强调内外合治,即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灌肠疗法、药浴疗法、敷贴疗法、或静脉输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阴功效的中药制剂等等,通过多途径给药的方式来调节肾血流、扶助正气、祛邪排毒,提高疗效。灌肠疗法尤其适合于大便秘结的患者,即使没有大便秘结也可能通过灌肠疗法来促使肠粘膜对药物有吸收以排出体内毒素,对于水肿、或皮肤瘙痒明显的患者采用药浴常常可以减轻症状。 药食同源 饮食治疗也非常重要,这一点西医非常重视,中医也有其独到之处。西医饮食疗法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延缓肾衰的进程,中医则认为药食同源,通过饮食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那么,有许多针对慢性肾衰的食疗方,可以在治疗时配合应用,如老鸭炖虫草、芡实粳米粥等。 现代医学研究 近年来,一些中药如冬虫夏草、大黄、以及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对慢性肾衰的治疗作用已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证实,并且被西医肾脏病专家所推崇,广泛地用于临床,足以证明中医治疗所具有的优势。中医肾脏病学者也研制出了一些临床实践证明有良好治疗作用的中成药物,如保肾片、尿毒清颗粒、海昆肾喜等。 慢性肾衰各期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中,我们还注意针对肾功能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达到不同的目的。在慢性肾衰的早中期,即血肌酐低于450μmol/L时,这时病人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治疗的重点是延缓病程的进展;到后期阶段,即血肌酐超过450μmol/L以上时,这时病人的临床症状较为突出,应在延缓病程进展的同时,设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水肿、乏力、皮肤搔痒等症状,使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活质量。对于已进入透析治疗的病人,则采用中药保护残余肾功能,以达到充分透析,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 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我们强调的是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实践证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衰退的进程,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最为关键。 诊断要点 起病缓慢,常有慢性肾脏病病史,但也有少数病人病史不明显 疲乏无力,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多尿或少尿,或皮肤瘙痒,面色萎黄或苍白 体检可见高血压,眼底改变,心衰表现,贫血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尿改变(蛋白尿,血尿等)氮质血症,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可有高血压。 中医的辨证施治 分型 气虚血瘀,湿邪蕴浊证 气虚湿热中阻证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肾气衰微 气虚血瘀,湿邪蕴浊 慢性肾衰竭早期多属中医气虚血瘀,湿邪蕴浊证。 治法:益气活血,利湿降浊 方药:益肾缓衰方加减(广安门医院经验方)。药用生黄芪15g,炒白术10g,当归15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15g,益母草12g,太子参15g,藿梗15g,苏梗15g,焦大黄9g,代赭石20g(先煎),半夏9g,陈皮10g 气虚湿热中阻证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晚期中医疗法: 慢性肾衰竭中晚期多属中医气虚湿热中阻证。 ?治法:益气健脾,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方药:气虚为主者,香砂六君子加减,药用党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木香9g,砂仁9g,薏苡仁20g,寄生12g,焦大黄9g。湿热蕴浊,阻遏气机,三焦枢机不利,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0g,黄芩15g,黄连6g,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15g,砂仁9g,甘草6g,枳实12g,竹茹9g,焦大黄9g。亦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小便减少,呕恶频作,面色萎黄,头晕耳鸣,目睛干涩,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手足抽搐,大便干结,舌淡红形瘦,苔少或薄黄,脉弦细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20g,山药12g, 山茱蓃12 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制大黄(后下)6g,败酱草10g,钩藤(后下)10g,石决明(先煎)20g.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夜尿频多色清,甚则尿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水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呕吐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真武汤合吴茱蓃汤加减:炮附子6g,干姜10g,白术6g,茯苓6g,制大黄6g,吴茱蓃6g,生姜10g,党参10g. 肾气衰微 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面色晦暗,四肢厥冷,口中尿臭,神志昏蒙,舌卷缩淡胖,苔白腻或灰暗,脉沉细欲绝熟地20g,山药12g,山茱蓃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炮附子6g,桂枝10g,牛膝10g,车前子15g,当归10g.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疗法 适应证:Scr707mmol/l为宜,对于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频繁,不能纳药者尤佳。终末期尿毒症效果较差,一般不选本法治疗,有痔疮等肛门疾患不宜灌肠,有严重贫血、高血压、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