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资料jzgc_jy0301修订版.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4年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第三章)         第 PAGE 2页 第三章 建设工程基本构造   1.地基与基础(熟悉)   1.1 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 地基   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层,是地球的一部分。   ■ 基础   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并将其传到地基上。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保证房屋的稳定与安全,必须保证传给地基的压力不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   对地基的要求(强度、变形)   ▽ 足够的强度(承载力);   ▽ 满足变形的要求,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在规定范围内。   1.2 基础设计   基础断面形式取决于基础所有材料本身的性能      【结论】在基础底宽相同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相对混凝土等刚性基础可以减少基础的高度和埋置深度。   刚性角计算(数字考点)      1.3 基础埋深的确定   ■ 基础埋深   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最小的埋深0.5m。   ■ 基础埋深的确定条件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 筏形和箱形基础埋深的确定(数字考点)   天然地基的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 桩箱和桩筏的基础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1/18。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 相邻基础埋深的确定   ◆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   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1.4 基础的分类及构造      按外形分类   ■ 条形基础(带形基础)   适用条件:墙基础   使用材料:砖、灰土、混凝土材料   ■ 独立基础   适用条件:独立柱下的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有平台式、坡面式   预制: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基础有个杯口,预制柱插入杯口进行安装      ■ 筏形基础   井格式基础下又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成一片,大大增加了建筑物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亦即,单位面积地基土承受的荷载减少了。   适合于软弱地基和上部荷载比较大的建筑物。(考点)   ■ 箱形基础   由于基础自身呈箱形,具有很大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当地基不均匀下沉时,建筑物不会引起较大的变形裂缝。   该基础施工难度大,造价高。   多用于高层建筑,另外可兼做地下室。适合于软弱地基和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考点)   ■ 桩基础   (1)组成:承台和桩群。   (2)适合于上部结构荷载很大,地基软弱土层较厚,对沉降量限制要求较严,几乎不允许出现裂缝的建筑物。(考点)   (3)优点:桩基础可以节省基础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   按传力分:   ● 摩擦桩是通过桩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和桩尖的阻力将上部荷载传给地基,它适用于软弱土层较厚,而坚硬土层距地表很深的地基情况。   ● 端承桩是通过桩端将上部荷载传给较深的坚硬土层,它适用于表层软弱土层不太厚,而下部为坚硬土层的地基情况。   1.5 基础(地下室)防潮、防水   在首层室内混凝土地面厚度范围内。高了,低了都不行。   ■ 防潮层的做法   (1)抹20~25mm厚的防水砂浆;   (2)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   (3)60mm厚钢筋混凝土防潮带,与墙同宽。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必须做整体防水处理。   2.主体结构   2.1 墙体   ■ 墙体的作用   ◆ 承受建筑的荷载,通过墙体传到基础上   ◆ 挡风雨、防寒保温的围护作用   ◆ 分隔房间的作用   ■ 强度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强度:   1)砖石、砂浆的强度;   2)搭接方式、施工质量。     稳定性:   1)高度和厚度的比;高厚比越小,稳定性越好!   2)外墙的长度不宜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横墙。   ■ 墙体的构造      半砖墙(115)、3/4砖墙(178)、一砖墙(240)、一砖半墙(365)、二砖墙(490)。   在留槎处沿墙高每隔50cm应铺设一层拉结钢筋,钢筋成直角,伸入纵、横墙不少于0.5m。   2.1.1 圈梁   ■ 连续封闭的梁;   ■ 楼板标高处;   ■ 提高刚度、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减轻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 被断开时,设附加圈梁。附加梁与墙的搭接长度应大于与圈梁之间的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应小于1m。   2

文档评论(0)

hhx0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