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地区食品企业危机公关策略之比较分析-传播学专业论文.docxVIP

两岸地区食品企业危机公关策略之比较分析-传播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 2 目 录3 1 绪论4 1.1 研究目的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 基本概念厘清与说明11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13 2 两岸地区食品企业相关背景分析17 2.1 浅析大陆地区食品企业危机应对现状17 2.2 浅析台湾地区食品安全治理现状18 3 个案危机处理策略对比分析22 3.1 个案公司简介22 3.2 两家公司于危机中策略举措分阶段对比23 3.3 危机爆发时媒体报道与舆论走向对比分析28 4 提升企业危机公关能力的策略35 4.1 新媒体冲击下的危机传播模式35 4.2 建立危机预警策略37 4.3 应对政府的危机公关策略37 4.4 应对社会舆论的危机公关策略38 4.5 应对媒体的危机公关策略40 5 结论42 参考文献44 附件一:关于台湾食品企业危机公关制作的访谈问卷47 附件二:金车公司危机蔓延期媒体评论稿49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0 后 记51 PAGE PAGE 10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从未淡出公众视野。在大陆地区,病死猪、假羊肉、毒 生姜、地沟油、毒奶粉、问题胶囊等系列案件频发,强烈冲击公众神经。而台湾地区每 逢暑假,食品安全危机也是不断袭来,引发全民恐慌:胖达人身陷“香精门”、山水米 事件引发省内 3 大粮商 20 件违规产品、长基公司的食用油掺假事件。食品安全是为百 姓心中头等大事,引发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去年 5 月 2 日,两高发布司法解释,首次 声明“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的行为最高可判死刑。1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也出台了相 关措施净化食品市场。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令企业损失惨重。回顾十几年来食品 安全事件,遭受危机重创的企业数不胜数:三鹿、蒙牛、冠生园、农夫山泉??无数鲜 活的例子一次次演绎着危机策略不佳所造成的危害。然而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少数:同是 遭遇“毒奶”危机,台湾的金车公司较于大陆的三鹿企业就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褪却 “王老吉”光环的加多宝,凭借华丽的公关策略克服首因效应,连续六年蝉联“中国饮 料第一罐”;2 麦当劳在遭遇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巧妙的将战场转移到新浪微博, 在新浪网友意见的推动下,成功将品牌信誉再度建立,同时也为自身品牌理念做了新一 轮宣传。 优秀案例不胜枚举,可见危机并非坏事,合理的建构危机预警系统以及适当稳妥的 采取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深度访谈法作为 研究方法,结合对两岸食品企业危机研究现状,以“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为个例分析。 试图在台湾危机公关的策略模式借鉴下,建立全方位的危机策略管理系统,为大陆食品 企业危机公关发展尽绵薄之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危机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谈到危机传播的发展历程,必须从两个标志性事件说起:一个是古巴导弹危机—— 首度将“危机”拉上研究舞台;另一个是“泰诺胶囊危机事件”,为“应对危机”提供 了首个成功案例。 1962 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开启对危机的重视,也催生了一门新学科——现代危机 管理学。随后,以军事灾难和自然灾害为主要探索角度的危机管理研究兴起,其危机管 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大都采用定点式的物理手段,例如勘测地貌、 建筑设施等。3 1982 年,美国著名制药企业强生公司遭遇泰诺(Tylol)胶囊危机。强生公司为此 确立了“危机时期企业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的原则,顺利渡过了难关。4 于 是,此次危机事件的成功转折引发众多学者的注意,从而拉开了美国危机研究的序幕。 从此以后,危机管理研究领域逐渐从政治范畴扩宽到商业方向,焦点集中于通过对危机 的事后控制来减少灾害损失。 于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对于危机传播的研究如猛虎般迅速展开。结构分析等方 法论研究大行其道,取代了以往孤立的个案研究法。企业家和理论家从实践与理论两大 层面出发,在扩展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同时,不断引进了新的研究视角: 1 传播学视野:认为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 2 管理学视野:认为危机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 3 公共关系学视野:认为危机传播就是危机公关 而在我国,2003 年的 SARS 爆发使得危机研究全面起步。正如学者胡百精所说,“03 年,我国危机管理的学术话语体系伴随着 SARS 疫情开始构建。”5 作为首度将危机传播 运用到企业公关中的学者,胡百精教授在其著作《危机传播管理》中,将传播学的原理、 观念和方法“嫁接”到危机管理中,内容涉及危机管理、危机预警、媒介管理、沟通管 理、危机反馈等各个方面。 在台湾,对危机传播研究贡献最多的学者是辅仁大学的吴宜蓁教授。她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