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四物煮散的初步研究-药剂学专业论文.docxVIP

临床应用四物煮散的初步研究-药剂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5 2.11 验证试验56 第三章 四物原饮片与煮散的化学性对比57 1 实验处方与汤剂制备57 1.1 四物汤处方57 1.2 四物原饮片汤剂的制备57 1.3 四物煮散汤剂的制备57 2 方法与结果57 2.1 不同时间点阿魏酸的煎出率对比 57 2.2 不同时间点芍药苷的煎出率对比 58 2.3 不同时间点多糖的煎出率对比59 2.4 不同时间点总煎出物量对比60 2.5 溶出曲线比较结果分析60 第四章 四物原饮片与煮散汤剂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62 1 试验仪器和材料62 2 汤剂样品的制备62 2.1 四物原饮片汤剂的制备62 2.2 四物煮散汤剂的制备62 2.3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药材汤剂的制备 63 3 四物汤指纹图谱的建立63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63 3.2 色谱柱的选择63 3.3 流动相的选择64 3.4 检测波长的选择64 3.5 柱温的选择65 3.6 流速的考察66 3.7 四物汤指纹图谱色谱条件的结论 66 3.8 四物汤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67 3.8.1 精密度试验67 3.8.2 稳定性试验67 3.8.3 重复性试验67 3.9 主要色谱峰的鉴定67 3.9.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67 3.9.2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药材供试液的制备 67 3.9.3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指纹图谱的测定 68 3.10 参照峰的选取70 3.11 样品指纹图谱的测定与比较 71 3.12 相似度的计算74 4 小结75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75 参考文献77 后置部分80 引 言 1 选题目的、意义和立题依据 中药煮散是指将中药饮片粉碎成颗粒与水共同煎煮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 剂型[1]。以单味药加工、据方加减变通,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又保持了汤 剂群药共煎的固有特点。煮散的历史悠久,从早期的汉代到宋代在临床上都已得 到广泛应用。《金匮要略》记载煮散用药量仅为原汤方的1/3;宋代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说:“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近也用汤者全少,应汤皆用煮 散” [2];近代名中医蒲辅周也大力推崇煮散;并将小剂量应用煮散比喻做“轻舟 速行”。现代实验对煮散研究包括,解放军251医院曾对比研究30种中药的煮散 和饮片煎出差异;董霄汉”[3]等比较药材不同粒度入煎总煎出物等。现代临床应 用实验研究初步证实了古代医家运用中药煮散的缘由,即中药煮散可节省原药 材;在等量入煎的情况下,煮散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煎出量从而增强疗效。且具有 服药量小、节约煎煮时间等诸多优点。 四物汤是中药调益荣卫、滋养气血的基本要方,主要用于营血虚滞证[4]。古 代临床应用实践中通过药味的加减变化,以扩大适应症范围;如《金匮要略》中 的芎归胶艾汤、加味四物汤等。 研究四物汤煮散首先确定四物单味煮散适宜粉碎度;从扩散定律理论看,药 材颗粒粒径越小煎出速率愈快且煎出物质越多。但药材粉碎过细时,致使药材组 织细胞破裂,黏液质等物质从组织细胞溶出;导致煎液黏度变大,从而阻碍扩散, 影响汤剂质量;另外含淀粉较多的药材粉碎后,易糊化[5],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且滤过即去渣取汤剂困难。本文确定四物适宜煮散入煎的药材和最佳的入煎粒 度,优化四物煮散汤剂煎煮条件为临床应用做参考。 通过复方四物煮散的适宜入煎粒径、临床煎煮条件、与原饮片化学性对比和 指纹图谱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古代应用煮散作为汤剂的一种应用形式,具有煎 出率高,节省药材,煎煮时间短,节省能源等优势。提倡建立煮散标准化研究, 包括确定适宜煮散入煎药材、适宜入煎粒度、规范生产、包装储存、控制质量等, 发展煮散实用性。对解决当下中药材资源缺乏、药价上涨等问题提供途径。 2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中药煮散的历史上溯至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其中记载了四逆散、半夏散 是先将单味药物捣细作煮散状,然后加水煎服;另外《金匮要略》[6]中记载煮散 的方剂共有 9 个。至宋代是中药煮散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中代表著作《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共收载药方 788 首;其中包括 237 首著名煮散方如藿香正气散、逍 遥散等;占全书载方量的 30%[7];此后,出现专门从事中药材饮片加工制作的修 合药所;随着药材供应足够,而煮散煎服及辨药之难的缺点逐渐显露;明清以后 医家对中药煮散应用变少。但是许多著名的煮散方剂沿用至今,如玉屏风散、防 风通圣散、银翘散等;中药煮散剂量小、疗效高的显著优点仍得到现代医家的提 倡应用;著名中医蒲辅周认为对于慢性病,调其所偏,补其不足,推荐煮散[8]。 现代对中药煮散的研究主要分为单味药、成方剂型和不同粒度煮散的实验研 究。在对单味药的研究中;解放军251医院对30种中药的煮散和饮片做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