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研究现状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棘研究现状\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园林绿化] 林赫杰,陈  钰  约4541字   摘要:介绍了沙棘的资源分布及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氮改土、防风固沙方面的作用,挖掘了沙棘在食用、药用和木材加工方面的经济价值,展望了沙棘在保持水土、治理沙漠化及深加工产品方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沙棘;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793.6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2.038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Seabuckthorn   LIN He-jie1, CHEN Yu2   (1.Yonghe Forestry Bureau,Yonghe, Shanxi 041400,China;2.Northeastern University,Qinhuangdao Branch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Qinhuangdao 066004,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maintaining the fountain and the soil, azote fastness, breakwind and samd-fixa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seabuckthorn’s economic value of edible, officinal and timber using were also developed. An expectation of maintaining water and soil, reducing the desolate and boundless and advanced process was given.   Key words: seabuckthor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沙棘,又名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属落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它浑身具棘刺,叶子呈条形至条状被针形。耐旱、耐寒、耐瘠薄、风沙,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能在绝对最低气温 - 35~- 40 ℃、绝对最高气温 35~45 ℃ 的条件下生长。沙棘是农业的生态屏障,根系发达,有固氮根瘤、萌蘖力强、枯枝落叶多、生长速度快、总生物量高等特点,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作用。据测定,沙棘林持水量为100 t/hm2。已郁闭的 5 a龄沙棘林年径流量是油松的1 /17;年产沙量是油松的1 /242;7~10 a龄沙棘仅有少量清水径流而不再产沙[1]。中国是沙棘资源大国,种植总面积已达200 万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0%以上。20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营造的人工沙棘林面积已达 133 万hm2以上,而且每年还以数万公顷的速度增长,由此也带动了沙棘产业的发展。   1沙棘的资源分布   沙棘地理分布很广,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中国占90 %以上,分布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0多个县,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多的国家。北至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南达云南大理,西至伊犁河谷。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洲、西藏等省区,尤其在北方地区大量分布,跨东经75°32′~121°45′,北纬 27°44′~48°5′之间 的12个省(区) [2]。全国共有9个亚种,分别为中亚沙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蒙古沙棘、柳叶沙棘、云南沙棘、江孜沙棘、中国沙棘。其中,中国沙棘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19个省(自治区)[3]。山西省沙棘林面积最多,达35. 11万hm2,然后是陕西省,达15. 88万hm2,三是甘肃省达14.38万hm2。天然林中,以肋果沙棘和中国沙棘亚种分布最多。中国沙棘果实年产量约355万t以上,主要产区为四川(11 650 t)、甘肃(11 170 t)、青海 (15 348 t)、内蒙古(6 300 t)、宁夏(469 t)、新疆(13 365 t)、陕西(66 013 t)、山西(21 064 t) [2]。   2沙棘的开发利用   2.1生态效益   2.1.1涵养水源作用沙棘根系发达,属须根性强的树种,侧根较多,根系柔软,肉质层发达,蓄水能力强,主根群多呈水平状纵横交织地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内,根幅可达10 m左右,根系可深达地面高度的5倍,须根横向生长可达5 m 多,每株沙棘固沙保土面积可达70~80 m2,固沙能力之强是其它乔木、灌木无法比拟的。沙棘灌木丛下枯落物较厚,土壤疏松,林分郁闭度大,可以固结土壤。不仅如此,沙棘还耐干旱、瘠薄,且抗冲能力和生存能力极强。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