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黄帝内经》与脑病.ppt
《素问·五脏生成》:“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景岳注:“徇,亦作巡,行视貌。蒙,茫昧也。招,掉摇也。尤,甚也。目无光则矇眛不明,头眩动则招尤不定,甚至目冥者不能视,耳聋者无所闻,其过在肝胆之气,实于下而虚于上也。盖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为此病。甚则自腑归脏,而并入于肝矣。” 《灵枢·口问》: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手足三阳三阴之脉皆入耳中,故耳亦宗脉之所聚也。阳明为诸脉之海,故胃中空则宗脉虚,宗脉虚则阳气不升而下溜,下溜则上竭,轻则为鸣,甚则为聋矣。然少阳太盛、壅窒为鸣者亦有之,但虚者渐而实者暴,虚者多而实者少,其辨在有邪无邪耳,学者当推广之。) 益气聪明汤 《素问·解精微论》: 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泣涕者,因泣而涕也。涕出于脑,脑者精之类,为髓之海,故属乎阴。)髓者骨之充也,(髓充满于骨空,诸髓者皆属于脑。)故脑渗为涕。(鼻窍上通于脑也。) 《素问·气厥论》: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胆经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曲折布于脑后,故胆移热于脑,则为辛頞鼻渊之病。辛,酸辛也。頞音遏,鼻茎也。)传为衄衊瞑目。(脑热不已,则传为此证。衄衊皆为鼻血,但甚者为衄,微者为蔑。热伤阴血,则目无所养,故令瞑目,以羞明不能开也。衄,女六切。蔑音灭。) 《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景岳注:“欠者,张口呵吸,或伸臂展腰,以阴阳相引而然也。夫阳主昼,阴主夜;阳主升,阴主降。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故人于欲卧未卧之际,欠必先之者,正以阳气将入阴分,阴积于下,阳犹未静,故阳欲引而升,阴欲引而降,上下相引,而欠由生也。今人有神疲劳倦而为欠者,即阳不胜阴之候。” 《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张景岳注:“《大惑篇》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吴玄纲曰: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者魂强,寐久者魄壮。魂强者生之徒,魄壮者死之徒。是皆阴阳盛衰之义。瞑音明,又上声。卫气之行于阳者自足太阳始,行于阴者自足少阴始,阴盛阳衰,所以为欠。故当泻少阴之照海,阴跷所出也。补太阳之申脉,阳跷所出也。” 《灵枢·营卫生会》云:“气至而起,至阴而止。”这里起与止指寤与寐。卫气不能入于阴则不寐,不能出于阳则嗜睡。 《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以半夏秫米汤,“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 如果邪伤上焦,肺气壅塞不利,致使卫气久留于阴分而不能行于阳分,就会嗜睡。如《灵枢·大惑论》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 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阳入于阴则寐 阳 阴 阴出于阳则寤 失眠(不寐):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今人用此汤不依此法故或效或不效)” 病机:五脏六腑(阴分)有邪气,而使卫气不得入于阴。 治法:通其道,祛其邪,调和阴阳。 方药:半夏秫米汤。 (二)嗜睡 《灵枢·胀论》曰:“久塞其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联合申报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推荐8篇.docx VIP
- 棉花质量追溯系统.pdf VIP
-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pdf VIP
- 2025年DeepSeek系列报告之AI+医疗.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三讲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2025年版.pptx VIP
- 合康HID618A系列压伺服专用驱动器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煤炭工业矿井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 VIP
- Unit+2+Transportation+教学设计(表格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英语同步备课系列资料(课件+教学设计+单元测试)(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docx VIP
- 2021年10月27日西藏自治区直属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案例分析》.docx VIP
- 影视剪辑直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