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中药与天然药物.ppt
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但药用部分不同,作用不同,必须分开应用。如麻黄茎能发汗,麻黄根能止汗;莲子心清心热,而莲子肉健脾止泻;川椒的果实和种子作用也不同,果实能温脾胃、散寒气,而种子(椒目)能行水平喘。 有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苦杏仁等,经过加热处理,能促使其中与苷共存的酶失去活性,从而避免苷类成分在贮藏过程中被酶解而使疗效降低。又如桑螵蛸、五倍子必须蒸制,才能杀死虫卵或蚜虫,否则失效;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蒸、炒等的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 保证药物的净度。如根茎类药材残留的芦头,种子类药材附有的果柄、果壳都应除去。 8)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中药中的某些动物类药材(如紫河车、乌贼骨)、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服后有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了便于服用,常用酒制、蜜制、水漂、麸炒、炒黄等方法炮制,能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有利于病人服用。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 ,醋制乳香、没药。 (五)中药的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寒 性 药 物 清肺热 清心热 清肝热 清胃热 补心 补肺 补脾 补肾 补药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的。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循经络影响到脏腑,脏腑的疾病也可以由经络反映到体表,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的归经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性相辅相成的,在治病用药时必须相互结合。 中药学研究实例 药性赋 寒 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第二节 药用资源 一、药用资源 二、民族药用资源 三、中药资源保护 四、中药资源创新 一、药用资源 我国使用天然药物历史悠久,药用资源极为丰富。 《诗经》记药50余种 《山海经》(公元前475~公元8年)记药139种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述药物365种 《唐本草》(659年)记载844种 宋《证类本草》记药1445种 明代(1596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药物已发展到1892种 清代,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增补,药物达到2813种 1977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收药就增到5767种 《新华本草纲要》记载6000种 1982年国家组织2万多人的专业队伍进行全国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历时近10年编写《中国中药资源》等6本专著。 收药12727种 动物药1581种 植物药11146种 种子植物10118种 菌类115种 苔藓类43种 地衣类52种 蕨类456种 根据以上资料,我国 天然药用种类可界定 为6000种左右,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材种类约500种。 二、民族药用资源 我国民族医药资源广泛,应用经验丰富,特别是藏、蒙、维、彝等民族医药已成为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的最热点之一。 此外,开展国际传统药学的比较研究,阐明其药性品质差异及物种关系,将为进一步弘扬中药特色和优势,实现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国际化,有效地抵御洋中药对我国中药的冲击,吸收利用国外植物药新资源、新成果,不断丰富中医药学宝库,促进国际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奠定新的基石。 三、中药资源保护 由于人们生命活动的扩大和盲目采挖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药用动植物物种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不少名贵中药品种濒于灭绝的危险。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种质资源是中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将是保证我国中药资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手段和环节。 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广泛开展,以保护求发展,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天然更生与人工培育相结合,将是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对策。 四、中药资源创新 生物技术在药用资源创新方面的应用将是21世纪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的最富活力和最有前途的领域。 中药分子的标识育种 运用DNA分子标记和重组DNA等技术筛选和培育高产优质抗灾性的中药新品种,实现中药种质资源强优组合与品种改良。目前这方面尚处于遗传学基础研究阶段中,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但潜力巨大。 2. 利用转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