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退热并能够缓解疼痛的药物镇痛范围仅限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对创伤性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及镇痛范围分类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吡唑酮类安乃近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发展水杨酸类早在世纪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名医描述了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年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年巴斯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但发现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将水杨酸的羟基进行乙酰化制得阿司匹林经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退热,并能够缓解疼痛的 药物。 镇痛范围仅限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 关节痛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对创伤性锐痛和内脏 平滑肌绞痛无效。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及镇痛范围 1.分 类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 (3)吡唑酮类:安乃近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 2.发 展 (1)水杨酸类 早在15世纪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名医)描述了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 1838年,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4-1)。 1875年巴斯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但发现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将水杨酸的羟基进行乙酰化制得阿司匹林(4-2)。 经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比水 杨酸钠强,而胃肠道反应却大大降低,至今仍被 广泛应用于临床。 (4-1) (4-2) (2)乙酰苯胺类 1875年,人们发现苯胺(4-3)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由于毒性较大,无药用价值。 1886年,乙酰苯胺(退热冰,4-4)用于临床。该药解热镇痛作用很强,但不久就发现其毒性较大,之后退出了使用。 (4-3) (4-4) 随后,人们发现苯胺和乙酰苯胺的体内代谢物为毒性相对较低的对氨基苯酚(4-5),也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对氨基苯酚结构修饰的研究兴趣。 在对氨基酚的衍生物研究中,最为典型的是非那西丁(4-6)和对乙酰氨基酚(4-7)。 (4-6) (4-5) (4-7) 非那西丁曾广泛用于临床。但上世纪中期,发现其长期服用后,对肾脏有持续性的毒性,并能损害视网膜及易致癌,因而被各国陆续废弃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毒副作用较小的乙酰苯胺类药物,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3)吡唑酮类 人们在合成抗疟药奎宁的基本母核时,意外发现 了吡唑酮的衍生物(4-8)。 (4-8) 之后对它进行结构改造先后制成安替比林(4-9) 和氨基比林(4-10),但由于两者毒性都较大,已相继被淘汰。 随后,再对氨基比林进行结构改造,制成了解热 镇痛作用强大、低毒性且起效快的药物安乃近 (4-11)。 R= – H 安替比林(4-9) R= – N(CH3)2 氨基比林(4-10) 安乃近(4-11)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