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谈临床血液学检验.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 正常人尿量:1000一2000平均1500m1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 m1 ①肾前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②肾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皮质或髓质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未期等;③肾后性:尿路梗阻④假性少尿:如前列腺肥大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膀胱尿潴留 无尿 24小时尿量少于l00 m1 多尿 24小时尿量多于2500 m1 暂时性: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剂后或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液过多及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病理性①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②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早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失钾性肾病、高钙性肾病等;③神性多尿,常伴尿频 血尿 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I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显微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肾或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重症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若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则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存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浓茶色或酱油包,隐血试验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脓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脓尿、菌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孟肾炎、膀胱炎等 乳糜尿 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深度的乳白色。作尿乳糜试验可阳性 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沫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气味 若新鲜尿即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等;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患者尿常带蒜臭味 PH 正常新鲜尿PH约6.5(5—6),波动在4.5—8.0间 尿PH降低 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其他如糖尿病、痛风、低钾性碱中毒、白血病、食入大量肉类 尿PH增高 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膀胱炎、呕吐、应用利尿剂、多食蔬菜等 比重 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下尿比重约为1.015左右 尿比重增高(晨尿>1.020) 见于①高热、脱水、出汗过多、周围循环衰竭等致血容 量不足的肾前性少尿,尿少而比重高;②糖尿病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③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增高。 低比重尿(<1.015)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4.尿蛋白增高的机制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 B.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C.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D.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 E.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答案ABCDE。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障的作用,血浆中大量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小分子量的蛋白(如β—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滤过量很小,在近曲小管经胞饮作用下95%以上被重吸收。尿蛋白增高可有4种机制: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分子量蛋白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②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③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④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尿蛋白的其他内容见下表: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试验的相关性 定性尿蛋白±~十,定量约0.2~1g/24h;十~十十常为1~2g/24h;十十十~十十十十常>3g/24h,多者可超10g/24h 肾小球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主要见于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有大、中、小分子量蛋白。定量在0.2—3g/24h,当>3.5g/24h时,称肾病性蛋白尿,见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等,糖尿病肾病、狠疮性肾炎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 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 间质性肾炎、感染性肾盂肾炎,Fancini综合征、慢性失钾性肾病以及重金属、有机溶剂、抗生素引起的肾小管中毒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 具有上述两种蛋白尿的特点 各种肾小球疾病后期,先侵犯肾小球,后累及肾小管 慢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先侵犯小管间质,后累及肾小球 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 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