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预习之胃的化学消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预习之 胃的化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胃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 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液 胃液的来源 胃液的性质 无色酸性液体 胃液的成分 三大外分泌腺 盐酸 胃蛋白酶原 内因子 黏液和碳酸氢盐 盐酸 盐酸也称为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胃液总酸度 游离酸+结合酸 盐酸分泌的机制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基本过程(餐后碱潮) 盐酸的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 变性水解 杀菌 促进其他激素分泌(小肠中) 维持酸性环境(小肠对于铁和钙的吸收) 盐酸分泌基本过程 胃蛋白酶原 主要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 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形成胃蛋白酶的过程(联想纤维蛋白、正反馈调节) 胃蛋白酶1.8~3.5 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 糖蛋白 两个活性部位 缺乏内因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P36 维生素B12 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 回肠黏膜细胞膜的相应受体 黏液和碳酸氢盐 大量、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共同分泌的。 糖蛋白(主)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pH梯度 胃黏膜屏障 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 胃和十二直肠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能合成和释放某些具有防止和减轻各种有害刺激对细胞损伤和致坏死的物质。 直接细胞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 抑制作用 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胆汁对胃粘膜产生弱刺激 前列腺素、生长抑素 胃液在消化期各段的分泌 内容 时期 头期胃液分泌 胃期胃液分泌 肠期胃液分泌 刺激因素 食物颜色、气味、声音,咀嚼和吞咽的动作 食糜、肉的提取液、蛋白胨液 食糜、肉的提取液、蛋白胨液 刺激机制 主要是神经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迷走—迷走反射)与体液调节(促胃液素)共存 主要是体液调节(胃肠激素) 分泌特点 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30%)、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很高、受食欲的影响十分明显。 分泌量最多(60%)、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也很高 分泌量少(10%)、酸度不高、消化力(指酶的含量)也不很强 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 胃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因素和体液调节因素 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主要与小肠有关) 迷走神经 组胺 促胃液素 盐酸(负反馈) 脂肪(肠抑胃素) 高张溶液(肠胃反射) 前列腺素、十二直肠内酸性溶液、生长抑素等 刺激和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相互作用示意 乙酰胆碱、组胺和促胃液素、蛙皮素、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神经肽Y等 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 生理小拓展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aemia)又称大细胞性贫血主要由叶酸和(或)维生素Bl2直接或间接缺乏所致,大多因摄入不足而导致直接缺乏引起。其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是红细胞体积较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生。 症状:(1)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0-40岁孕妇和婴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及消化道功能紊乱。 1)贫血表现 见缺铁性贫血。 2)消化道表现 舌炎和舌体疼痛,全舌呈鲜牛肉状,舌乳头萎缩而光滑;食欲减退及腹胀、腹泻等。 3)神经系统表现 见于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病人,有手足麻木、无力或蚁行感、共济失调、感觉迟钝、大小便失禁、易激动、健忘以及精神失常。 小练习 刺激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 A.盐酸 B.脂肪 C.乙酰胆碱 D.高张溶液 THANKS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