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腊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式传统肉制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加工和食用历史.我国劳 动人民己积累起了丰富的腊肉生产经验。腊肉的种类繁多,主要按照地区对腊肉进行分类。 腊肉由于色泽美观、风味独特、便于贮藏,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腊肉与其它肉 制品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它集肉香、腌腊香、鲜味于一体,风味物质组成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全面呈味体系。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腊肉主体风味物质的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趋 势,本研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使用现代化的烟熏炉对腊肉进行生产,使用SDE装置收集 腊肉4个加工阶段的主体风味物质,使用旋转蒸发仪和吹氨浓缩的方法对腊肉的风味物质进 行富集浓缩,然后进行气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出腊肉主体风味物质的组成成分,通 过内标法确定主体风味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根据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趋势及物质特 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 腊肉的生产工艺为:鲜肉一切块一腌制一晾干一烟熏一成品。工艺参数为:腊肉腌 制时间为48小时,腌制温度为0~4C;晾干时间为2小时{烟熏室内温度为60C、湿度为 75%;烟熏时间36小时。腊肉的腌制剂配方为:食盐2.5%、抗坏血酸0.3%、亚硝酸钠0.015
%、白糖l%、白酒1%。
2. 确定了腊肉进行GC/MS分析的条件为:色谱柱:DB.5ms(30m×0.25mm×0.25um): 程序升温条件:60(2(2mln)一300C.升温速率5C/rain;载气:He;流速:lml/min;接口 温度150(2,离子源温度150(2;轰击电压70eV;电离方式EI,进样量:0.6“I;标准图库: Nist,Willy,Nbs。
3. 通过GC/MS分析,在4个加工阶段定性鉴定出腊肉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合物91种, 其中酚类物质11种,羰基类化合物8种,碳氢化合物19种,酯类物质25种,醇类物质10 种,脂肪酸类3种,醚类8种。4个加工阶段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分别为:第一阶段出现的酚 类0种,羰基化合物1种,碳氢化合物7种,醇类7种,酯类11种,醚类2种,脂肪酸类2种; 第二阶段出现的酚类7种.羰基化合物4种,碳氢化合物8种。醇类8种,酯类10种。醚类1 种,脂肪酸类3种;第三阶段出现的酚类10种,羰基化合物3种,碳氢化合物9种,醇类5种, 酯类10种,醚类5种,脂肪酸类3种;第四阶段出现的酚类11种,羰基化合物5种,碳氢化台 物13种.醇类5种,酯类13种,醚类3种,脂肪酸类3种。
4. 腊肉4个加工阶段中酚类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0.00%,1.04%,10.85%,26.5l
%: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1.08%,I.91%,3.25%,10.23%:醇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
12.07%,12.65%, 11.66%,11.01%;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3.03%,15.88%, 16.73%.
22.20%;醚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5.04%,21.65%,28.65%,24.73%,羰基化合物相对百分
含蛰分别为0.06%,O.52%,1.1%,1.89%;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0.62%,0.76%,O.80%,
含蛰分别为0.06%,O.52%,1.1%,1.89%;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0.62%,0.76%,O.80%, 1.44%。在最终腊肉产品中,酚类含量为26.5I%、羰基化合物含量为1,89%、碳氢化合物含 量为10.23%、酯类含量为22.20%、醇类含量为I I.01%、脂肪酸含量为1.44%。
5. 确定了腊肉的主体风味物质包括酚类、羰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酯类、醇类和脂 肪酸。酚类物质中的苯酚、愈创术酚、间甲基苯酚、3一甲基愈创木酚、4一甲基愈创木酚、4 一乙基愈创小酚、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风味物质;羰基化台物中 的2,4一癸二烯醛、苯甲醛、己醛、3一甲基一6一异丙烯基一2一环己烯一l一酮、2一十五酮、 十八酮对腊肉的风味和色弹有贡献:碳氢化合物中的反一罗勒烯、芋烯、B一月桂烯、6松油 烯是组成腊肉风味质的一部分化合物;醇类物质中对腊肉风味有影响的物质主要是(2顺)一 2,6一二甲基一2,7一辛二烯一1,6--二醇、里哪醇、4一松油醇、n一松油醇;酯类物质中 的乙酸里哪酯、乙酸松油酯、橙花醇乙酸酯对腊肉风味有~定影响;脂肪酸中的棕榈酸、油 酸、硬脂酸对于腊肉风味有~定影响:醚类物质对腊肉的风味贡献不大。根据加工过程中出 现的主要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百分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定酚类物质是对腊肉风味贡献最大的主 体风味物质。酚类物质中含量最大的是4一甲基愈刨木酚。酚类物质含量的大小排序为4一甲 基愈创木酚愈刨木酚4一乙基愈刨木酚r子香酚3一甲基愈创木酚异丁子香酚苯酚间 甲基苯酚。确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国际贸易专业论文.docx
- 论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故事流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
- 论信息法学研究模式及学科体系构建-情报学专业论文.docx
- 论经营判断原则-民商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刑法犯罪概念中的但书-法律·刑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影视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流化床干燥器内炼焦煤气固两相流动数值分析-动力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论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块性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docx
- 论外汇市场干预的合理性与目标-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挂靠行为及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法学专业论文.docx
- 扩频通信系统中混合混沌序列扩频码的仿真与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docx
- 离心泵叶片湍流边界层理论研究及应用-工程力学专业论文.docx
-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研究-音乐学专业论文.docx
- 辽化有机化工公司偏酐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docx
- 论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的完善-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及omp1基因多态性研究-病原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