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考点集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上) 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其中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便可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距今有9000年的历史。 六代乐舞:六代乐舞又叫六乐”或“六舞”, 从黄帝时期开始六个朝代的带有史诗性的乐舞,是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包括: ⑴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⑵唐尧时期的《大咸》⑶虞舜时期的《韶》⑷夏禹时期的《大夏》⑸商汤时期的《大濩》⑹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八类。分别是:金(钟、铙)、石(磬、鸣球)、土(埙、缶)、革(鼓)、丝(瑟、琴)、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 三分损益律:西周礼乐在实践中用数理方法总结归纳出“三分损益率”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基础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篇。 成相: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 李延年: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身,曾任主持乐府音乐活动的“协律都尉”。他有过人的音乐天赋。武帝即位初期,曾作“十九章”用于郊庙祭祀,他后来“次序其声”,配乐谱曲,从而改变了当时“郊祠而无乐”的现象。除了奉上之作外,他也为司马相如等文人的诗赋配过曲。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并兼有歌唱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鼓吹大概在秦末汉初传入内地,被我国北方牧民所用。汉武帝时,鼓吹已由民间发展到宫廷,被广泛应用于仪仗、宴飨、军队等场合之中。依照用途和乐器配置的不同,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铙歌等数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著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减字谱:(今仍在使用)古琴专用字谱。唐代曹柔首创,它是由原来的文字谱简代、缩写形成。节奏记录不准确,但音准确。 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它在发展过程中有几种形式:徒歌、但歌、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相和大曲:由于乐人的参与,使得相和歌获得高度发展,形成了“相和大曲”,分为:艳;曲;趋和乱;相和歌常用的调式有三种:平调、清调、瑟调。 五旦七调:古龟兹乐的一种宫调体系,由音乐家苏祗婆提出。在五个不同调高(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声调式,可得三十五种调式。这就是苏祗婆琵琶音乐的三十五调式理论。 《碣石调.幽兰》:由于古琴独奏艺术的发展,因此曲采用了纯律定弦法,以“证调”定弦,全曲共分四段,节奏变化较多,十三泛音都已用到,《碣石调,幽兰》中古琴不仅已具备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且记谱法也已是相当精细,这说明我国古琴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且是目前仅见以文字记谱的琴曲。 《梅花三弄》:是东晋时期桓伊演奏过的一首笛曲,因同样的曲调重复了三次,故称作:“三弄”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由伏伶演变而成,隋唐时盛行。 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还有一类是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西鄱阳人,南宋诗词名家与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 溪梅令》《扬州慢》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创作了十七首自度曲。 鼓子词:宋代的一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