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及控制.ppt

第二章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及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改变,如核酸、蛋白质(包括酶类)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等,从而造成生物大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 旧称非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不是发生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胞群中受损细胞的数量或百分率。此种效应存在阈剂量。照射后的白细胞减少、白内障、皮肤红斑脱毛等均属于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 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放射病 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 分期: 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 分型: (1)骨髓型 (2)胃肠型 (3)脑型 急性放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是指人体短时间(数日)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全身照射,吸收剂量达到lGy以上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事故性照射和核爆炸。 急性骨髓型放射病 最为多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减少和感染性出血。口咽部感染灶最为明显。时相性特征多见于此型。 急性胃肠型放射病 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可导致失水,并常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 急性脑型放射病 受照后病人短时出现精神萎靡,很快转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搐、躁动和休克。 亚急性放射病 亚急性放射病(sub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累积剂量大于1Gy时所引起的一组全身性疾病。 造血功能障碍是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的基本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造血组织破坏、萎缩、再生障碍;骨髓细胞异常增生;骨髓纤维化。 慢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chronic radiation sickness )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0.05Sv的外照射,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是: ①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为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 ②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与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密切相关 ③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④骨髓造血细胞变化:增生活跃;增生低下;骨髓造血某一系统,特别是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电离辐射远后效应 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 其他电离辐射远后效应 常见的电离辐射远后效应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寿命缩短、胚胎效应和遗传效应等 卫生防护 1.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 ① 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 ② 辐射防护实现最优化; ③ 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2.外照射防护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3.内照射防护 第五节 职业性肿瘤 * * 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临床观察和诊断是发现职业肿瘤的重要途径,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重要方法。 阴囊癌与扫烟囱工作;家具制造与鼻窦癌;品红染料与膀胱癌等。 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是识别职业癌的第一线索。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 (一)临床观察 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试验,观察能否诱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或判定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其致癌性。但动物与人有种属差异。 目前实验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为主。 (二)实验研究 * 1.动物实验 目前,已有标准化的动物诱癌实验研究程序 * ①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该化学物质也能引起人类癌症。 ②引起动物致癌的剂量是否对人也同样致癌。 如砷已在人类证明可致皮肤癌和肺癌,但动物实验未能成功。 如联苯胺可使大鼠、苍鼠及小鼠发生肝肿瘤,但对人和狗则发生膀胱癌。 * 将动物致癌实验外推到人的时候要考虑: 是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不需长期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