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书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学习与考试指导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许文荣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胡翊群 * 临床意义 减低 各种溶血性贫血,不论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血清中Hp含量都明显减低,甚至低到测不出的程度; 肝细胞损害性病变、传单、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此时不能以此指标判断有无溶血 增高 肝外阻塞性黄疸可增高。 感染、组织损伤、恶性疾病也可升高。 此时如Hp正常,不能排除合并溶血的可能。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有助于区分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 各种溶血性贫血Hp都显著减少,甚至缺如,故电泳后见不到Hb-Hp区带,而只有一条未结合的Hb区带。但有显著血管内溶血存在时,如PNH,还会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清蛋白区带,而血管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则无此区带。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血管内溶血时,从红细胞游离出来的Hb立即与Hp结合,形成的Hb-Hp复合物迅速运至肝脏降解清除。 若出现严重血管内溶血时,所产生的游离Hb量超过Hp所能结合的量,此时血液中Hp耗尽(Hp合成速度较慢),游离Hb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或氧化成高铁血红素,有部分Hb从尿中排出,发生血红蛋白尿。 血液中的白蛋白和特异的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x)均能结合血红素。但血红素(heme)与Hx的亲和力远远高于白蛋白的结合能力。 当Hp耗尽后,血红素与Hx结合成复合物,运往肝脏降解。只有当严重溶血时,Hp和Hx均耗尽,高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methemalbumin)。 血清中出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的指标。 原理 分光光度法 高速离心去除红细胞 用自动分光光度计,从波长500-700nm,描记吸收光谱曲线。 若在波长624nm出现吸收峰,说明有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存在。 Schumm试验 血浆或血清上覆盖一层乙醚,然后加入1/10量的饱和黄色硫化铵溶液,混合。 用分光镜或分光光度计检查。若在波长558nm处出现强吸收峰,表示存在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参考区间与临床意义 参考区间 正常人呈阴性 临床意义 出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提示严重血管内溶血。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原理 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 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集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中产生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管细胞内外可见直径1-3μm的蓝色颗粒。 参考区间与临床意义 参考值 正常人呈阴性 临床评价 Rous试验阳性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尿中有铁排出。 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只要存在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本试验结果即呈阳性,并可持续数周。 但在溶血初期,虽然有血红蛋白尿,上皮细胞内尚未形成可检出的含铁血黄素,此时本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6.尿卟啉检测 原理 尿中卟啉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经乙醇提取,于405nm处显红色荧光,从而对尿卟啉进行定性检测。 参考值 正常人呈阴性 临床评价 尿卟啉增加,主要见于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肝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等卟啉病。 卟啉类化合物检测对研究血红素代谢障碍有重要意义,除卟啉病外,对缺铁性贫血、铅中毒、铁粒幼细胞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四、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活性测定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高渗冷溶血试验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osmotic fragility test 原理 为简易半定量法,其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红细胞膨胀破裂。渗透脆性与红细胞膜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关,比值愈小,抵抗力愈小,渗透脆性增加,反之,抵抗力增大。 参考区间 开始溶血 4.4-4.8g/L NaCl溶液 完全溶血 2.8-3.2g/L NaCl溶液 每次检测应做正常对照,其结果应在正常范围内,被检者与正常对照开始溶血管NaCl溶液浓度相差0.4g/L即有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脆性增加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脆性减低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低色素性贫血和肝疾病等。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可作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因诊断的筛选试验 方法学评价 该方法简单实用,但应严格控制血量(血液和NaCl溶液之比约为1:25)和防止血标本在体外溶血,否则易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本试验敏感性较差,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血液标本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