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184555
EGR率对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李胜君1,2肖合林1,2薛琪1,2 鞠洪玲1,2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1.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在一台经过深度改装的四缸直喷水冷柴油机上,燃用乙醇与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研究了EGR率与燃料特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GR系统的介入以及乙醇的掺混均可减小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燃用同种掺混比的燃料,随着EGR率的增大,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升高,有效热效率降低。EGR率不变时,燃用不同掺混比的混合燃料,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逐渐降低,有效热效率逐渐升高。NOx的排放量在EGR引入后出现了显著下降,HC排放量升高。相同EGR率下,随着乙醇掺混比的提高NOx排放量略微下降,HC排放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相比纯生物柴油,乙醇的掺混可以显著减少大粒径颗粒物的数量。EGR率的变化对核模态粒子的数量影响不明显,但聚集态粒子的数量会随着EGR率的提高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多。将乙醇、生物柴油和EGR系统三者相耦合可改善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
关键词:EGR率;乙醇;生物柴油;燃烧;排放;
0 前言
代用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从未停止,这不仅是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即石油资源告罄后需要代用燃料的技术储备,也是出于解决传统常规燃料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现实要求。由于生物柴油具有与传统柴油相近的理化特性,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1]表明:燃用生物柴油可显著降低CO、HC和PM的排放,但由于其分子的含氧特性(约10.8%)促进了NOx的生成导致排放量有所上升。由于生物柴油具有运动粘度大,低温流动性差、喷射锥角小、贯穿距离长等缺点[2],导致燃油雾化质量差与空气混合不均,容易形成局部缺氧区域,使得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变差;而乙醇具有运动粘度小、低温流动性好、挥发性好等特点,与生物柴油掺混使用可改善上述缺点[3]。其次,乙醇的十六烷值含量较低,发火性能差,混合使用后生物柴油的高十六烷值恰好能够得到中和。综上,乙醇与生物柴油的混合实际上是两种燃料理化特性的互补。
废气再循环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是目前柴油机减少NOx排放最有效的手段[5-7]。艾晓威[8] 在一台四缸直喷柴油机上研究了在大EGR率工况下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传统柴油机燃烧模式存在Soot和NOx排放的trade-off关系,通过超高EGR率实现低温燃烧工作模式能够很有效的实现Soot排放和NOx排放的双降。张全长[9]对柴油机的低温燃烧理论和燃烧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性的研
究。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升高,在Soot-Bump出现之前碳烟排放略有增大, 在Soot- Bump峰值后碳烟排放急剧下降,在高EGR率工况下,可同时实现超低NOx和Soot排放,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
但CO和THC排放量急剧增加,燃油消耗率升高10-20%。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不难发现,不论是生物柴油还是醇类与柴油的混合燃料,又或是EGR系统的应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害排放物的排放量,但与此同时又会产生其他的问题。为了找寻利与弊之间的平衡点,笔者基于一台经过改装的四缸直喷柴油机,研究了在不同EGR率下发动机燃用不同比例乙醇(质量分数为0、10%和20%)掺混的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时的燃烧及排放特性。
1 实验装置和研究方法
1.1 发动机实验装置
实验搭建了燃烧分析和排放物测试平台,如图1所示。表1为实验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实验机曲轴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涡流测功机相连,调整测功机转速将发动机稳定在1800r/min(),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为Bosch公司提供的可进行实时标定的开放式ECU,实验机工况参数通过上位机的ELECK软件进行实时在线调整,选用Kistler 6125C压力传感器对缸压进行测量,测量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传入CB-466分析仪,采样频率为:曲轴每转动0.25°进行一次缸压采样,为了减小误差连续采样100个工作循环取其平均值。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可重复性,进气压力控制在(110±0.3)kPa,进气温度由台架实验室内的恒温控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C4H6O2He混合气高压层流燃烧特性研究.doc
- 2,4,4-三甲基-1-戊烯低温氧化特性研究.pdf
- 2,5-二甲基四氢呋喃低压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docx
- 5%MnTiO2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的研究.docx
- 2,6,10-三甲基十二烷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构建.docx
- BiVO4BiOIO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oc
- CH4air预混稀燃临吹熄火焰结构研究.docx
- DMEO2N2预混冷焰的着火与熄火研究.doc
- Fe2O3Al2O3氧载体化学链制氢联合甲烷干重整制备氢气和合成气.docx
- FeAl复合载氧体煤焦油化学链热解实验研究.docx
-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分析O2CO2H2O气氛下烟煤焦各反应竞争机制.doc
- Ni-CoCF-La2O3双金属催化剂Co对干气重整反应的影响.doc
- NOH2O2在Fe2MnO4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doc
- SiO2改性HZSM-5催化热解制油性能研究.doc
- SO2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多孔炭对汞的吸附.docx
- Y形微燃烧器内H2Air非预混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 Zr-CuSAPO-18催化热解脱灰生物质制备呋喃类化合物.docx
- 柴油正丁醇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特性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