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编号: 15xxxx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分析O2/CO2/H2O气氛下烟煤焦各反应竞争机制
王文康1,卜昌盛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5czz02045),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5czz02045),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47001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8_1232)。作者:王文康,硕士研究生。联系人:卜昌盛,博士,讲师,E-mail: csbu@njnu.edu.cn。
(1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2
2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89)
(Tel: 025 Email:csbu@njnu.edu.cn)
摘 要 基于Langmuir-Hinshelwood脱吸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分析煤焦在流化床富氧燃烧湿烟气循环(O2/CO2/H2O)下的反应特性时,一般存在单独活性位点和共用活性位点两种相互矛盾的假设。本研究在自制热重实验平台上,通过在线测量900℃温度下煤焦样品的实时质量,考察了CO2、H2O、O2气体从单组份到双组分直至三组分混合气氛下的烟煤焦反应特性,在分析各组分气体之间协同竞争机制的同时,对两种活性位点假设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烟煤焦在 CO2、H2O和 O2多组分混合气氛下的反应结果与基于共用活性位假设的L-H动力学模型的预测趋势比较吻合;对于单组份气氛,Char-O2、Char-H2O和Char-CO2的反应速率由快到慢排序为:rChar-O2rChar-H2OrChar-CO2,其中rChar-O2比rChar-H2O高出一个数量级,rChar-H2O约是rChar-CO2的六倍至八倍;对于多组份气氛,整体反应速率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单组份气体分压的变化以及气体之间竞争所导致的吸附活性位点数量变化有关。
关键词 L-H模型;CO2/H2O/O2;协同竞争机制
0 前言
煤炭是我国主导能源,降低煤炭转化过程中CO2排放有利于实现煤炭清洁生产。煤炭O2/CO2燃烧技术通过采用纯氧与循环烟气(主要为 CO2和H2O)代替空气与燃料组织燃烧,可低成本捕集CO2[1]-[2],被认为是最可能实现燃煤电厂大规模捕集CO2的技术之一。而流化床燃烧具有燃料适应性广,NOX排放量低等优点,流化床富氧燃烧充分发挥了上述两大技术的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CO2捕集技术。根据流化床富氧燃烧条件下烟气中H2O是否经过冷凝处理,分为干烟气循环(O2/CO2)和湿烟气循环(O2/CO2/H2O)。在湿烟气循环燃烧气氛下,水蒸汽体积浓度可达40%以上[3],远高于常规空气燃烧的6%,而众多研究发现[4]~[8]湿烟气循环具有锅炉效率高、污染物排放浓度低等优势。前期,国内外众多学者[9]~[11]针对干烟气循环条件下的煤焦颗粒燃烧特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发现CO2气氛下较低的O2扩散速率和高温下不可忽略的Char-CO2气化反应是煤焦颗粒相较于传统空气气氛改变的主要原因。而在湿烟气循环条件下,高浓度H2O会导致O2扩散速率的改变、Char-H2O反应的发生和煤焦反应动力学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改变煤焦颗粒的燃烧行为。目前对于双组份混合气氛下(O2/CO2,O2/H2O,CO2/H2O)的动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煤气化领域[12]~[14],由于其实际操作条件与流化床富氧燃烧截然不同,众多结论的适用性也有待验证。而对于三组分混合气氛下(O2/H2O/CO2)的煤焦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尚未揭示,亟待解决。
对于混合气氛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前人通常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L-H)脱吸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L-H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将煤焦的气固反应看作数个基元反应组成,并通过气体吸附和脱附的原理得出。利用L-H方程,我们不仅能得出煤焦的反应速率,还可以判断气体组分之间的协同或竞争作用。例如在CO2/H2O气氛下,由公式(1)~(2)可以计算出Char-CO2、Char-H2O反应速率,k1~k6为L-H方程动力学参数。而在具体分析时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假设:单独活性位点和共用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C4H6O2He混合气高压层流燃烧特性研究.doc
- 2,4,4-三甲基-1-戊烯低温氧化特性研究.pdf
- 2,5-二甲基四氢呋喃低压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docx
- 5%MnTiO2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的研究.docx
- 2,6,10-三甲基十二烷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构建.docx
- BiVO4BiOIO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oc
- CH4air预混稀燃临吹熄火焰结构研究.docx
- DMEO2N2预混冷焰的着火与熄火研究.doc
- EGR率对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docx
- Fe2O3Al2O3氧载体化学链制氢联合甲烷干重整制备氢气和合成气.docx
- Ni-CoCF-La2O3双金属催化剂Co对干气重整反应的影响.doc
- NOH2O2在Fe2MnO4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doc
- SiO2改性HZSM-5催化热解制油性能研究.doc
- SO2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多孔炭对汞的吸附.docx
- Y形微燃烧器内H2Air非预混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 Zr-CuSAPO-18催化热解脱灰生物质制备呋喃类化合物.docx
- 柴油正丁醇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特性研究.docx
- 掺杂SiC的NiAl2O3丙烷部分氧化催化制氢的研究.doc
- 超超临界锅炉优化配风燃烧的三维模拟.doc
- 大分子直链烷烃CnH2n+2 + (H,OH,HO2)夺氢反应高精度理论热化学研究.docx
最近下载
- 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pdf VIP
- 具身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具身智能大脑,人形机器人发展.pdf VIP
- 半导体外延工艺技术发展趋势.pptx VIP
- 离散制造数字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025年度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docx VIP
- GB∕T 1355-2021 小麦粉 GB∕T 1355-2021 小麦粉.pdf
- 欧洲人的标准 EN10088-1-2005-Eng.pdf VIP
- Panasonic XQG70-E70XS E70GS E70GWwashing machine Manua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函数的定义与函数的性质.pptx VIP
- 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养老机器人,AI养老.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