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
Fe/Al复合载氧体煤焦油化学链热解实验研究
巩建 巩明鑫 王翠苹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联系电话: 0532 Email: wangcuiping@)
摘 要:采用浸渍法制备Fe/Al复合载氧体,并在小型流化床上开展了煤焦油化学链热解制备炭黑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炭黑收率随着载氧体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950℃时炭黑收率最大,继续提高反应温度,载氧体活性提高,煤焦油中碳元素更多被氧化为CO2,导致炭黑收率下降;TEM图像显示,裂解反应温度越高,停留时间越短,制备炭黑粒径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匀,炭黑聚集体空间结构越发达;煤焦油化学链热解反应温度低,避免了热力型NOx的生成,化学链技术对NOx具有一定的协同减排作用。
关键词:化学链热解;炭黑;Fe/Al复合载氧体;煤焦油;NOx协同减排
0. 引言
炭黑是由烃类化合物经过不完全燃烧或热解制成的,主要成分为碳元素,以近似球体的胶体原生粒子及聚集体的形式存在[1]。炭黑既是橡胶制品的重要补强材料,又是油墨、塑料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油炉法作为目前炭黑生产的主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高温裂解生成炭黑[2]。油炉法生产炭黑反应温度高达1800℃,其通过向高温烟气中喷入冷水来终止炭黑反应,使得能耗骤增,同时高温烟气中存在大量热力性NOx。化学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燃烧技术,避免了空气与燃料的直接接触,具有固有的减排CO2的优势,同时由于其反应温度较低,一般为900-1100℃,避免了热力性NOx的生成[3]。化学链技术主要流程为载氧体携带的晶格氧在燃料反应器中与燃料反应,还原后载氧体返回空气反应器中完成氧化再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释放出的热量由载氧体将带回燃料反应器,用以维持燃料反应所需的热量[4-5]。
煤焦油作为煤炭热解制气、制炭过程的副产品,在制备炭黑、提取苯酚类化合物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巨大应用价值[6-7]。依据化学链气化及液体燃料化学链热解制氢[8-10]的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提高产物中固相的产率,则可发展为化学链热解液烃燃料制备炭黑的工艺。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第一作者:巩建,1994.11,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化学链燃烧; 1406107149@
通讯作者:王翠苹,1969.11,教授,研究方向为清洁燃烧; wangcuiping@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11]制备Fe/Al复合载氧体,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对煤焦油化学链热解反应特性进行研究,考察煤焦油/载氧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对化学链热解制备炭黑的影响,并对化学链技术减排污染物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1.实验部分
载氧体与原料
采用浸渍法制备Fe/Al复合载氧体,将Fe(NO3)3·9H2O与Al2O3(分析纯)按照活性组分Fe2O3与Al2O3摩尔比为6:4的比例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在85℃恒温水浴条件下加热搅拌10h,使硝酸盐分解得到湿凝胶;将湿凝胶10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前驱体;在900℃的马弗炉中煅烧10h,并破碎筛分得到实验所需的Fe/Al复合载氧体。
实验所需煤焦油来自青岛钢铁集团的焦化厂,其在常温下呈黑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流动性较差。为将其顺利加入反应器内,在40℃的鼓风干燥箱内对其恒温加热以增强其流动性,其收到基的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如下表:
表1 煤焦油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QLHV/(MJ/kg)
M
V
A
FC
C
H
O
N
S
1.55
81.3
0.58
16.57
86.78
5.27
4.35
0.85
0.62
39.84
实验系统
1.电机;2.料斗;3.反应器主体;4.旋风分离器;5.布袋;6.内螺纹闸阀;7.折流板;8.固体出料口;9.转子流量计;10.氮气瓶;11.笔记本电脑;12.数据采集模块;13.压力传感器;14.风室;15.风帽式布风板;16.水冷夹套;17.烟气分析仪
图2 小型流化床反应装置
小型流化床反应装置见图2。反应器主体为燃料反应器,采用电加热,实验温度为850℃。以N2作为流化气体从底部风帽式布风板送入反应器,N2流量分别为1m3/h、3m3/h、2m3/h;煤焦油与载氧体颗粒从顶部螺旋给料装置按照不同配比分别送入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C4H6O2He混合气高压层流燃烧特性研究.doc
- 2,4,4-三甲基-1-戊烯低温氧化特性研究.pdf
- 2,5-二甲基四氢呋喃低压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docx
- 5%MnTiO2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的研究.docx
- 2,6,10-三甲基十二烷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构建.docx
- BiVO4BiOIO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oc
- CH4air预混稀燃临吹熄火焰结构研究.docx
- DMEO2N2预混冷焰的着火与熄火研究.doc
- EGR率对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docx
- Fe2O3Al2O3氧载体化学链制氢联合甲烷干重整制备氢气和合成气.docx
-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分析O2CO2H2O气氛下烟煤焦各反应竞争机制.doc
- Ni-CoCF-La2O3双金属催化剂Co对干气重整反应的影响.doc
- NOH2O2在Fe2MnO4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doc
- SiO2改性HZSM-5催化热解制油性能研究.doc
- SO2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多孔炭对汞的吸附.docx
- Y形微燃烧器内H2Air非预混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 Zr-CuSAPO-18催化热解脱灰生物质制备呋喃类化合物.docx
- 柴油正丁醇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特性研究.docx
- 掺杂SiC的NiAl2O3丙烷部分氧化催化制氢的研究.doc
- 超超临界锅炉优化配风燃烧的三维模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