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食品生物性污染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 2、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加工技术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防控措施; 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的建立;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 二、化学性污染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food pollution), 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① 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酶 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细菌:蛋白质、脂肪。酵母:高浓度的糖、食盐和酒精。霉菌:粮食、蔬菜和水果 ②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中的各种酶 食品营养成分 食品的pH值 食品的水分活度 食品的渗透压 ③ 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相对湿度、氧、光线、破损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① 蛋白质的变化 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再经脱氨、脱羧和联合反应,分解产生具有食品腐败特征的低分子物质。 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 K ≥40%表明鱼体开始有腐败迹象。) 微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相对密度、折光率电导率、旋光度、黏度 ② 脂肪的变化:起始反应、传播反应、终止反应 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碘价 微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相对密度、折光率电导率、旋光度、黏度 ③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化学指标:糖、醇、酸、醛、酮含量、二氧化碳含量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危害 产生厌恶感 营养和食用价值降低 诱发食物中毒或潜在危害 传播人畜共患病 (2)食品的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1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热处理、低温保藏、辐照、化学消毒、高压技术 2控制污染,即防止微生物生长或产生毒素:温度(冷持、热持)、pH(酸化、发酵)、水分活度(盐腌、糖渍、干燥、冷冻)、防腐剂(杀菌素、亚硝酸盐) 3预防(二次)污染:包装技术、设备消毒、食品加工设备的卫生设计 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与食品安全 真菌毒素一般分为:霉菌毒素和蘑菇毒素 霉菌毒素: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及性激素样 有害元素污染食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的蓄积性;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有害元素产生危害多长效性和慢性的。 农用化学品对食品的污染 如何避免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 清水浸泡洗涤法(叶菜类) 碱水浸泡清洗法(食用碱) 加热烹饪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清洗去皮法 贮藏法 有害元素(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减少环境污染 注意食品原料的污染 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器具等的管理 加强对重金属的监测和检验 有害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多环芳烃、反式脂肪酸、丙烯酰胺、N-亚硝基化合物、氯丙醇··) 减少PAHs(多环芳烃)污染的措施 (1)确保食品源头的安全。食品原料不受苯并[α]芘的污染。 (2)改进食物加工过程的方法改进烟熏装置和工艺;使用电热、远红外或微波炉进行加热。 (3)控制生烟温度和研制无烟熏制。 (4)严格控制加工容器、管道、设备、包装材料的卫生。 (5)减少来自大气、水、土壤等的苯并[α]芘污染,综合治理“三废”。 (6)加强监督和管理。 (7)采用合适的食用方式 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食品的措施 防治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 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 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施用钼肥 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标准 改进食品贮藏与加工方法 加强卫生管理、监督与监测 氯丙醇对健康的危害: 急、慢性毒性作用(2)遗传毒性(3)生殖毒性(4)神经毒性(5)致癌性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②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 ③产品标签上标示模糊 ④使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甚至以工业品代替 ⑤使用目的不纯或以掺假为手段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管理 ①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 ② 更新检测技术,完善标准体系 ③ 开展技术创新,寻求新型食品添加剂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